【飲食籽】一舖一美味 街市有寶

【飲食籽】一舖一美味 街市有寶

【飲食籽:識飲惜食】
有時候覺得,置身街市猶如觀看一齣四維電影,悶熱的空間裏充斥着鮮活貨品與攤販的叫賣聲,各種香氣四面襲來。在有如小迷宮的街市裏尋尋覓覓,不但會發現不少美味寶藏,與街市的老闆們對話後,更會發現他們擁有的浩瀚知識,正等着我們發掘。

即包即食蝦餃 古法相傳十二摺

位於舊屋邨中的禾輋街市,雖沒有熟食中心,但同樣有價廉物美的美食,吸引不少學生和街坊光顧。這天,記者走進街市,眼前一亮的不是甚麼相機先吃的精美料理,而是一籠平實的蝦餃。
點心店開業不足一年,最令我驚訝的,是這店的工場原來亦設於街市內,與店面僅相距百米,每款點心由搓粉至成形都在工場裏人手製作,從工場的玻璃窗望進去,只見師傅正熟練地搓粉,「𠵱而家好少人用手搓皮啦,但我都係習慣咗咁樣做。」13歲入行,至今已有39年經驗的點心師傅葉潤津,邊做邊說。
香港人喜愛的蝦餃是這店的皇牌,雪白的麵粉用上澄粉跟生粉,以一比二的份量製作而成,眼見津哥用膠刀細心地在粉糰中來回切割,原來這樣的做法能令蝦餃皮更煙韌,「當年做點心師傅邊有𠵱家咁辛苦,我做細嗰陣,淨係執煎炸都可以做幾個月。」他笑說,所謂執煎炸,只是指將點心師傅炸好的炸點放到碟上,當年他需要經過數年,做遍每個工序,才有機會製作一些簡單的點心。「𠵱家嘅點心師傅,一入行就乜都要一腳踢,邊度顧得咁多嘢,所以手藝冇以前咁好都好正常。」津哥感嘆道。從前想學包蝦餃,必須看老師傅心情,心情好便給你一片皮練習、指點兩句,每天能包一隻蝦餃已十分幸運,「當然那隻蝦餃要自己食番。」時間換經驗,他用陰力雙手交換壓粉的做法已逐漸失傳,只有一些老師傅會這樣做。
在進入推餃皮的步驟前,見津哥把放在菜刀上那塊用油浸過的布拿開,我問為何這樣做?「把刀有油,推嗰陣啲皮先唔會黐住,而且每次只能推幾片,否則好易乾蒸。」他純熟地將餃皮推開,每片都薄如紙。見津哥在餃皮中央放上隻半至兩隻越南白蝦,手指熟練地一揑一推,一隻12摺的蝦餃便誕生,比起坊間吃到的足足多了一倍摺紋。一籠蝦餃四隻,層層工夫下造就它們每隻細小精緻,大小均一。一啖入口,爽口味美,皮薄餡靚,又有誰說街市沒有好東西?

津哥雖已貴為大師傅,但待人接物一向平易近人,跟年輕的點心師傅聊天時,會禮貌地稱呼對方「師傅」,沒有恃老賣老。

蝦餃王是尚品的皇牌點心,蝦餃較坊間稍細,是因為老闆葉潤津認為,從前點心並非正餐,只是當作茶點,因此應能一啖入口。$22

由於蝦餃皮非常容易變得乾身,因此刀身要沾油,而且每次只能推三至四片蝦餃皮。

點心店及工場位處同一街市,點心即做即賣。

尚品
沙田禾輋街市地下SS54舖

熱辣手工粉仔 日本麵粉自家製

「我賣粉仔已經有18年了。」不願上鏡的「寶琳粉仔」老闆笑說,他從前跟親戚在石籬邨賣粉仔,說的粉仔還是賣兩毫子一碗的年代。「學識咗之後,就過咗嚟將軍澳寶琳賣,以前聽到柯打就會踩單車送粉仔喇,呢兩年先搬入舖。」小店藏於寶琳街市深處,必須途經魚檔、菜檔,否則便不能一嚐滋味。
小店下午四點半才開店,比起一般店都晚,全因所有粉仔都是老闆親手揉搓,絕不使用機器,十分費時。「好多粉仔都做得比較腍身,但啲客反影過鍾意硬啲,咪再調校吓囉。」他笑說,不要以為街市賣的都是行貨,老闆的粉仔都是以日本麵粉所製,來貨價絕不便宜。
翻滾的清湯將粉仔灼熟,老闆熟練地用湯杓將粉仔放進碗中,配上自家製豬油渣,用新鮮辣椒醃製過的菜脯、葱花及花生,動作如流水行雲,滿滿的一碗手製粉仔便正式出爐。
拌一拌,想把粉仔迹起時,湯匙卻盛不住豐富的材料,不時逃回碗中。輕輕一吹再放進口,豬油渣在口中油花四溢,爽口的狗仔粉拌住香辣菜脯,即使在街市裏食得大汗淋漓,亦不禁一口接一口的吃下去。

粉仔可選辣或不辣,配清湯、菜脯和豬油渣,非常美味。$15

配料看起來雖然簡單,但全部都是老闆花了一番心血所組合而成。

老闆稱從前就是踏着照片中的戰車,到各家各戶送粉仔。

寶琳粉仔
將軍澳寶琳北路18號寶林街市PL86號舖

街市檔販傳授 「雙料」知識

街市有濕貨,當然也有乾貨賣。路過街市裏的湯料店,才知道即飲湯包裏各種材料的真面目;走到香料店,發現店中的香料種類絕不比大型百貨少,價錢更經濟實惠,再附上老闆娘親切的講解,街市真的到處是寶。

標籤中英對照 國際香料集中地

眼前的香料店雖小,但足足有四、五十款中西香料,絕對能滿足一般家庭所需。店主張秀霞(霞姐)的父親本來在這裏經營海味店,到她接手時,海味連鎖店越來越多,她見難以對抗,乾脆把店舖變成今日的香料店,方便客人在對面的凍肉店買完凍肉,便轉身來買香料。
霞姐謙稱自己對香料認識不多,但其實對每種香料的用法及來源都有問必答,例如常用於中式串燒的孜然粉,原來是由印度傳至新疆,因此孜然粉亦有兩款,霞姐建議製作串燒用新疆的出品就最正宗。至於小豆蔻,除了用來醃肉,亦是印度人製作奶茶的秘密武器之一。
店內除了有西式香料,亦提供中式香料,例如平日常用的八角,在霞姐店內便一併出售八角粉,供客人選擇。香料店雖空間有限,但不像一般雜貨店般雜亂無章,全部排列整齊,並以中英文標示名稱,方便客人選購。霞姐在收銀位置還貼上一張「膠袋收費五角,全數捐贈小孩」的告示,非常有愛心。在這香料店,迎面而來的不僅有香料味,還有一陣陣芳香的人情味。

張秀霞為人開朗健談,不時與客人討論香料用法。

為了方便與客人溝通,霞姐都會將香料或者其他醃料寫上中英文譯名。

中式串燒常用的孜然粉,有印度及新疆之分,霞姐認為新疆的味道更好。

肉豆蔻跟小豆蔻(圖)是不同的香料,但由於中文名都有「豆蔻」二字,不少人都會搞錯。

張伯海味雜貨店
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綜合大樓1樓D69舖

湯包料註明功效 老闆娘介紹真身

即開即飲湯料包大行其道,雖然包裝外都標明用料,但實際成效又如何?其實街市也有不少湯料店,雖沒提供即飲湯包,但卻有已包裝好的湯料包出售,亦會加上一張材料紙,並註明功效,客人只需回家加一塊豬肉便可下煲。
在這家湯料店第二代負責人鄭漫玲(Candy)的解說下,才發現原來土茯苓真身非常巨型,要去皮切片再清洗後才能使用,「通常土茯苓、入地老鼠跟牛大力會放在一起,街市通稱三寶。」Candy又說:「這樣就能清熱、祛濕跟舒筋活絡;常用的沙蔘玉竹,不少人誤會他們是同一種食材,其實沙參跟玉竹是兩款食材,Candy續說:「用硫磺熏過的沙蔘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但煲出來有機會多了陣淡酸味。」而玉竹要選顏色不太深的,因為深色的可能是已放置很久。
湯料以外,女士們喜愛的花茶,原來這店亦有售賣,且售價相宜。除較常見的玫瑰花和桂花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品種,如有助治療失眠健忘的合歡花;活血通經、適合女士飲用的千日紅;有去水排便的桃花茶,可說是飲品寶庫。

Candy年紀輕輕,已是三間湯料店的老闆,並正在進修藥膳課程。

湯包料清楚列明功效。

未去皮的土茯苓非常大件,依附的泥沙亦十分多。

桃花茶有去水排便的功效,是健康減肥良物。

美蘭海味湯料
大埔鄉事會街8號大埔綜合大樓1樓D55號舖

記者:李泳烔
攝影:伍慶泉、陳永威
編輯:周頌文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