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病人很「聽話」。手術前簽同意書,不用醫生多費唇舌,看也不看就畫個押,不能寫字的,就畫個十字或打個手指模。
現在講求病人自主權。醫生得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交代病情。簽署手術同意書之前,醫生必須讓病人及家屬了解手術的性質、風險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也有責任提供其他可行的治療方案供病者選擇。
其實,沒有醫學背景的患者,要消化一大堆言詞艱深,似懂非懂的醫療資訊、驗血報告、X-光報告、掃描報告、活檢報告,只會頭昏腦脹,不知所云。有病在身心亂如麻,也沒有心情聽醫生逐一細數出血、穿腸、缺氧、中風、死亡等等可怖的併發症。很多病人到這時會扯白旗,說:「醫生,呢啲嘢我唔識咁多。我信晒你,你幫我揸主意得㗎啦!」 醫生此時只覺肩上壓力有千斤重。
間中也有些主觀較強的患者會陷醫生於不義。若果他們執意要選擇一些主診醫生覺得不太妥當的方案,醫生應該堅持原則,請他們另聘高明,還是應該盡量順應病者的要求?
腸癌切除後,大腸的兩端要接駁起來。貼近肛門的直腸癌,手術切除之後脗合口滲漏的風險很高。為了避免穢物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醫生通常會在小腸做一個臨時性的造口排便,待大腸的脗合口癒合,才把小腸的造口關上。這是大家公認比較安全保險的辦法。
最近有一例直腸癌的病人手術後脗合口滲漏,併發症此起彼落,差點兒丟了性命。我問主診醫生:「為甚麼不做小腸造口?」
主診醫生一臉委屈:「我講到口水都乾!病人點都唔肯,係都要一次過搞掂,硬係要我同佢博一博 !」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