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新推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僅設黑雨級別

天文台新推局部地區大雨報告
僅設黑雨級別

天文台過去屢次因發出的暴雨警告信號和市民在市面感受到的情況不符而為人詬病,天文台為「補鑊」即日起正式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加強向公眾發佈大雨信息。日後除了現有的「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外,個別地區若錄得每小時雨量逾70毫米、等同發黑雨水平就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詳列受影響地區及已錄得雨量記錄。

天文台科學主任李國麟表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是針對降雨未達至全港廣泛地區受影響的情況,不過報告不設「黃雨」、「紅雨」水平,亦不設雨量預測,換言之當報告發出即代表該地區已錄得等同黑雨的雨量。他解釋因降雨後一段時間才會導致水浸,發出報告能提醒該區市民小心水浸。

他稱報告將涵蓋「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外的地區,並以全港18區劃分,但由於北區、離島等地區佔地廣闊,報告或會特別提及離島某指定地點如南丫島、大嶼山有大雨等。報告將透過電台、電視台、天文台網頁及「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發佈。

今年4月13日清晨一場大雨,多區錄得逾50毫米雨量,適逢上班上學時間市民更為狼狽,但天文台只肯發出黃雨而遭公眾炮轟。天文台隨後「補鑊」稱會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助市民了解身處地區的雨量。教育局其後亦向學校重申,當天文台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後,學校可根據過往經驗,評估大雨的對學校帶來的影響力,從而自行決定應否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