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捉不到的寵物小精靈 - 鄧小樺

關於我捉不到的寵物小精靈 - 鄧小樺

捉極捉唔到,浪擲精靈球。把手機遞給身邊的九十後文藝女生,一下就捉到了。真是莫欺少年窮。以下為一個廢柴玩家的紙上談兵。
手機遊戲「Pokémon GO」(下稱PKM)風潮席捲全城,開玩第一日在臉書洗版,夾雜大量「小心行路同揸車呀」的憂心勸告。不少精靈出沒處和精靈球補給處,湧現大量人群駐足,挪高伏低,向同一個方向猛刷手機。不少地區公園熱鬧情況可比中秋時節;不少狗主放狗時間無限延長;在登打士街見過一個女生向男友大喝「唔好再捉了!」同一條街數十人回頭偷笑,心領神會。PKM似乎完全不受之前大陸化譯名的負面新聞影響,甚至據說當時罵的人和現在玩的人是同一批。
確係好笑的:洗版圖中,不少是小精靈出現於手機所見的實境,虛擬的世界和現實重疊,你頭上有隻波音蝠,酒樓桌上的石斑旁邊有條鯉魚王,發現時係會叫出來。這是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的技術,即為實時實地的攝影機影像加上自設圖像的技術,虛擬以一種更為活潑的方式君臨我們的世界,加上社交媒體的分享機制,人與人(其實是手機與手機)的世界也互通了。
有技術型玩家藍骨,指PKM最勁係地標資訊系統,即以Google Maps為基礎,在世界各地大小處樹立「points of interest」,由玩家上載更新無數新地標,這個難以取代的資料庫,來自一隻叫「Ingress」的「增強實境」手機遊戲。我是Ingress玩家,早已體會過跟着手機去踩點的樂趣,也試過深夜穿睡衣在果欄街頭,搬貨大佬之間旁若無人攻打據點。Ingress是佔領運動的朋友推薦我玩,裏面早有不少雨傘元素,包括金鐘佔領區任務、旺角鳩嗚路線任務,所以第一天PKM的金鐘「道館」就已有人上載雨傘人圖像,駕輕就熟,這是同志的暗號。
捉精靈、補給、踩點、計算步行公里,人們有了更多在我城游弋的理由,也會有人注意到平時忽略的街道小景點。我其實比較喜歡Ingress,遊戲分成意圖奴役人類和解放人類兩個陣營,攻陷據點後可以和我方其他據點連線,這可以是一種政治教育。
Ingress沒有AR比較抽象;PKM的寵物小精靈是八九十後集體回憶,更擊中港人的集郵心情,更為大眾。網絡或手機遊戲就是這樣,多人玩就不一樣,老話說「量變造成質變」。有朋友幻想,可否用PKM組織一場新的城巿佔領運動?現在我已沒有這麼大的幻想。PKM的確可以調動人群,但對小店來說突然一大群人湧入又唔幫襯,有時可能造成負擔;大商店就不同了,裕華國貨已率先用PKM來做招徠。PKM很可能最後都是以「商機」形式被吸納。
Ingress的革命與連結主題,被無敍事的集郵方式取代,更個人化、更易完結──不少人一日之間捉到比卡超,意味爆機。布希亞在《遊戲與警察》裏說,「任何關於需求的思辨都是虔誠的,只有欲望以其反常的激烈程度,以其面向整體性的異端和起義的衝動,才能提供另一種選擇。」我在估PKM可以熱多久──朋友笑我係因為捉唔到所以吹淡風。我不是吹淡風;我想,如果PKM真的能促成人們共聚一地,陌生人開始真實談話認識,促成一些友誼或愛情,都幾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