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真本土中產文化 丘世文周日牀上

【讀書好】真本土中產文化 丘世文周日牀上

在書展期間,Benedict來找我,送來他出版的丘世文作品《周日牀上》,我們談起重編重印此書的緣起,自然聊到香港在八十年代一切蓄勢待發的美好。這是殖民地良政善治的歲月,經濟起飛,社會流動。在七十年代念大學的本地年輕人,接受西方普世價值,希望改革香港,他們有的組織議政團體如「觀察社」,有的創辦媒體如《號外》雜誌,創造出香港中產都市文化。呂大樂說過《號外》的特色是「理直氣壯地、毫無歉意地從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香港的人和事」。《號外》創刊時也說:「這是香港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一本刊物,宣稱香港作為一個如同紐約、巴黎、東京的城市,有其性格、有其文化精血與自我精神。Every great city deserves a city magazine。」

創辦人陳冠中硂丘世文硂胡君毅硂鄧小宇等人膽粗粗將山寨香港打扮成巴黎紐約,並大聲話畀香港人知道,建構了本土中產的文化身份,那年代沒有甚麼「本土派」標籤,但他們是貨真價實的香港本土派。而在《號外》書寫的香港故事中,丘世文是最重要的一支筆,無他,因為丘化成多個筆名,不斷寫作,胡冠文、舒靜川、趙思宏、葉承敏、游若絲、游思韻、遲敬意等,其實全都是丘世文。

都市文學私小說

在眾多作品中,最受歡迎的是顧西蒙的自傳小說《周日牀上》。丘世文以港大念比較文學時已開始創作《瓶子裏的手稿》為基礎寫成《周日牀上》,在《號外》連載了六年,單行本八十年代由博益以袋裝書出版。小說由57篇文章組成,以顧西蒙這位在商業社會工作的青年,每逢周日早上在牀上輾轉反側,思前想後,無病呻吟作內容。作品完全緊貼八十年代本土社會,書中各式人物如同事Micheal、秘書Jenny、總經理助理Yvonne、信差阿頭輝仔,全部都是來自作者真實工作生活的觀察。

本土文化

丘世文在1988年《周日牀上》再版時寫了新增的後記,認為決定作品文藝性優劣的問題,是作者創作有沒有時代的氣息和新意,此書以今日看來,仍然有濃濃的香港氣息。作品的自述部份用白話文書面語,但亦用了很多直接引述的廣東話口語,「毫不避忌用着市井的俗話交談」。例如書中十分突出的角色Micheal,便是入型入格香港仔,「點呀!Simon,聞過女人𡃴心思思有件事呀?話我知啦!Yvonne就算唔係結咗婚都唔啱你㗎啦,食人唔𦧲骨㗎呢種女人!你同佢打死一世工㗎咋娶咗佢」。時代氣息就是來自直白的廣東話,市井粗俗,但《周日牀上》之所以不是日後模仿作《小男人周記》同一水平,因為顧西蒙這人每到周日便在牀上輾轉反側,是因為他懂得自省,對愛情仍有追求、有盼望,對顧西蒙的「救贖」,就是來自身在外地的情人Mary。曾經何時,模仿《周日牀上》的《小男人周記》大行其道,變出多部電影,捧紅了鄭丹瑞,但小男人永遠不會是顧西蒙,因為小男人根本沒有甚麼自我反省,也刻劃不到本地中產的特性。
丘世文47歲就離開了,我們無法看到顧西蒙、Mary等人今天會是怎樣,可能這樣更好,保留一個美好的八十年代。今次重印的《周日牀上》,加了大量附錄,包括不同版本的序及後記,原稿圖片,作者生活照及試譯的英文版內容。我感謝Benedict,因為此書的編輯方式,反映了丘世文《周日牀上》應該在香港文學史上佔有的一席位。

刊登在《號外》的第一篇作品《秘書Jenny》

《秘書Jenny》一文在1979年的手寫原稿 (摘自新版《周日牀上》,美藝畫報社)

撰文:劉細良
編輯:周頌文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