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債券,一般投資者都知道債券設有到期日、票面息率及到期價格。雖然債價在期滿前會有浮動,但若投資者持至到期日取回本金的話,大可不必理會中間的債價變動。問題是發債人能否如期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及期滿時償還本金,所以對於採取買入後持有的投資者來說,債券的違約風險成為首要考慮。
投資高收益債時,須知違約情況主要分技術性違約(technical default)及債務清償違約(debt service default)兩種。前者指發行人違反債券契約,而後者是發債人未能如期支付票息或償還本金。一般投資者誤以為一旦違約,債券便會失去所有價值。其實非也,一間公司違約並不代表其所發行的債券的價格會跌至零,當進行資本重組時,債券持有人較股票投資者擁有優先權贖回部份資產。
在過去25年,高收益債市場的平均違約率為4%左右,而恢復率約四成。因此,投資者在評估違約風險時,除了考慮違約率及預測違約率之外,還要計算組合的孳息率在內。以一個孳息率為5%的保守型高收益組合為例,假設違約率為2%及恢復率為40%,經調整後的孳息率為3.8%;但同一假設下,一個提供10%孳息率的較進取的高收益組合,其違約率高至6%及恢復率低至25%,進取型組合的經調整後的孳息率是5.5%。由此可見,一個高孳息率的組合即使蒙受較大違約損失的機會,但最終仍能提高較佳的回報機會。
無疑違約率是重要市場指標之一,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往往看重實際違約個案,但忽視了這是個滯後數據。回顧金融海嘯時期,高息債價格在2008年11月見底,其時的違約率僅為1.6%,但差不多一年後才見頂,接近11%,而債價已由低位反彈了64%。近期由能源引發的違約恐慌亦出現類似走勢,去年高息債市場跌4.6%,而違約率只是1.8%,今年能源企業的違約數目屢增,但高息債市場錄得近10%回報。
審視當下的高息債市,預測違約率料持續輕微上升,但仍處於低水平。在超級寬鬆的環球貨幣政策及美國未現衰退危機下,美國高收益債市場為尋求收息的投資者提供資金出路。
安聯投資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毋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
本文件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審核。本文件只供參考之用,如於中國大陸使用,旨在為境內商業銀行根據適用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的法規法則而發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提供輔助資訊。
發行人為安聯環球投資亞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