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Pokémon GO熱潮引發全城瘋狂着迷,霎時間人人幻想置身小精靈的和平世界,但現實卻對玩家安全暗藏危機。外國家長早已針對Pokémon GO向子女安全作出指引,本港不少家長表明對子女下禁令,以免孩子沉迷。有社工指,遊戲本身可讓家長更認識子女性格,建議家長可與子女約法三章,完全禁制只會影響親子關係。
記者:蕭洛汶 蘇惠欣
人人熱捧Pokémon GO,不過「親子王國」討論區一班家長卻不以為然,有人更指因玩家突然停步,緊隨其後的她因而跌倒扭傷右腳,有家長怒斥「隻game害人不淺」,更要求「禁咗佢」。
有日本和澳洲組織推出家長指引,提醒父母為子女拍全身照,以備於子女失蹤時使用,冀家長安心,小朋友玩得安全。不過有本地家長表明不讓子女接觸這遊戲,張太指為免子女沉迷電玩,不會讓子女接觸。她指其8歲小朋友曾經打機,但現在「直情唔會畀佢玩」,擔心小朋友打機影響專注力。
森美:不會禁玩 教育契機
有家長則讓子女趁暑假稍為放縱,徐太承認自己和兒子都是Pokémon GO玩家,指兒子懂分配時間,玩15分鐘便休息,故不阻止兒子玩,但提醒兒子不可在馬路或走路時玩。
娛樂圈普遍對Pokémon GO態度正面,育有13歲兒子及9歲女兒的森美指不會禁止子女玩Pokémon GO,更認為是教育的契機,「佢哋有時學咗曳方法,例如改自己所在地玩,我要教佢哋唔好用呢啲方法」。羅霖亦容許兒子玩這遊戲,但有條件,「唔會畀佢哋沉迷,唔瞓覺掛住玩,做晒功課先玩得。」袁詠儀指她和兒子對Pokémon GO不感興趣,不過亦不會禁玩。
TSA關注組發言人何美儀指,Pokémon GO已是社交工具,若兒子要求玩,只會限制玩耍時間以免上癮,「一個禮拜一次同朋友約出去玩,玩幾個鐘頭」。起初亦會先陪同他玩,觀察其自制能力,「萬一衝出馬路點算?」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兒童及家庭服務隊隊長陳秀雯說,今次熱潮讓家長有機會認識小朋友性格,更可增加溝通。相反,若一刀切禁止子女玩這遊戲或影響關係,「佢可能問點解人哋阿媽畀玩,會有啲爭執」。她建議家長約法三章,除限制時間,亦要求小朋友報告行蹤,及灌輸安全意識,留意周遭有否壞人及切勿誤闖「禁區」如警署等。
外國家長Pokémon GO指引
‧
提醒子女攜帶充電器及零錢以便用公眾電話
‧
父母應為子女拍全身照,以備子女失蹤時使用
‧
註冊遊戲時使用暱稱,確保第三方不能確定玩家身份
‧
為子女手機下載天氣應用程式,在外面玩耍時留意天氣,慎防中暑
‧叮囑子女玩遊戲時留意周遭環境及安全狀況,不要進入危險區域,慎防被車撞、跌入池塘等
‧家長應定期監測手機消費紀錄及數據用量
‧訂立玩遊戲規範,如時間限制等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網路安全中心、澳洲政府兒童網路安全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