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蘊楹 (Flora) 今年28歲,兩年前決定茹素,源於自己於法國交流時,一次落廚的經驗,「我一向沒有煮食的習慣,但人獨留異鄉時就難免要自己下廚,結果那次打開那包血淋淋的雞時,我覺得很嘔心。」她才發現平日能吃到香噴噴兼嫩滑的雞肉,只因自己將屠宰、烹調這種厭惡性的責任推給他人進行,自己就享受最後的成果。「我就想到假如我面對不了牠們被放入鑊前的模樣,那就不如不要吃牠了。」
茹素,指不吃任何會消費動物,讓牠們受苦的食物。雞蛋,大多數人都認為對動物未有任何傷害,閱過大量動物維權書本的Flora就急忙更正。她指出一隻雞正常每年僅會生產12至15隻蛋,並且只在春天生蛋。不過住在產蛋場內的母雞,卻被迫四季不斷交配生蛋,年產量高達300隻之多,是正常速度的20倍。體力和營養的消耗同時讓這些雞大約2歲起,生殖能力就會下降,最終被送往屠宰場,成為我們的食物。然而,部份未送往屠宰場前,就已因居住環境過份擠擁和惡劣而病死,或被同住的踏死。苦命的除了母雞,還有剛出生的小雞。沒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小雞,由於在商人眼中沒有商業價值,甫出世便會被殺死,「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焗死,另一種是掉進研磨機器內活生生被磨死。」根據美國蛋農聯合協會,美國每年估計就有兩億隻小公雞因此送命。以為沒有食物能取代雞蛋?錯喇,Flora這天就帶我到了一間素食餐廳,品嚐師傅們以椰奶和椰漿炮製,外貌跟蛋撻十分像的脆皮撻。嫩滑度媲美雞蛋,但味道則較清淡,吃完一個也無飽滯感。
牛奶,原來背後也有段血淚故。我們的牛奶,其實都是小牛的食物,然而為免小牛會吸盡媽媽的奶,牠會被帶離母親的身邊,假如是雌性,就會踏上媽媽的路,不斷生育和承受分離之苦。男性的話,就會被送往屠宰場。有幸地,隨着大眾對動物權益的增加,坊間已有咖啡室讓客人選擇以豆奶取代牛奶。這天在咖啡室內,Flora就柯打了一杯Soy Latte,她說豆奶味道比牛奶溫和,咖啡味道相對下亦會較突出,各位咖啡愛好者不妨一試。
記者:許政
攝影:鄧鴻欣、潘志恆、許政、伍慶泉、楊錦文
參考資料:
美國人道協會報告 《Welfare Issues with Selective Breeding of Egg-Laying Hens for Productivity》
美國人道協會報告《集約化家禽養殖生產與禽流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馬來西亞科學雜誌 《Free Range / Organic Eggs》
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The Life of: Laying hens》
動物知情權 網站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