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筆記:社交之道 - 林作

老作筆記:社交之道 - 林作

我的大律師事務所在中環,所以我都算係一個中環人。雖然我所有前女友都係讀法律,但主要要好的朋友,都係喺中環從事金融業。
點解我要話「算係」?因為我覺得,很多中環人其實只能講係「行屍走肉」。對住佢哋,有時真係會睇唔過眼。
香港工作時間長,尤其係在中環打工,放得工都已經好夜。很多時在周中約朋友,唯一選擇都係約出嚟摸摸酒杯底。
約朋友出嚟,其實都係想輕鬆吓,吹吓水。簡單啲講就好似要fill up《The Sims》裏面個模擬市民嗰條「Social bar」咁。但好多時,約到佢哋出嚟,我條bar卻不升反降。光鮮的外表下,內裏卻空虛得很,根本不能好好交流。
最差的那種人,每次見到都會同你打聽吓最近事業做得如何。好像是想跟你打開心扉,其實只是把你當做假想敵,比較比較,以獲得心理平衡。或許這樣可以自我安慰,如此沒有life的工作生活是可以justified的,有點可悲。

有些人,就是完全沒法接受工餘時間獨處。每個禮拜都要搵你出來,組個團,來來去去都是食飯劈酒,熱熱鬧鬧過一晚。這種人,明顯工作不開心要出來發洩,已經迷失自我。如果隔一排先再見,你會發現,佢哋就似部人肉錄音機一樣,對你的生活沒興趣,自己的情況又不能講出個甚麼,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句。我是個喜歡同人聊天談心的人,談笑一番,這樣才是接觸人的意義。但年復一年的這種淺度交流,你唔悶,我都悶(其實他也悶,但可能因為工作疲累,沒有心機反思)。
最後那種,也是女生最經常有的問題,就係終日扮(至少在facebook、Instagram上)生活多姿多彩的人。最近打開Instagram,就會看到每到周末,好多posts都係遊艇出海,餐廳美食的相。一班人,其實上船也沒什麼嘢做,個個禮拜食新鮮餐廳也令成件事沒有新意,最重要的,就係影相,post上網,盡情呃like「C'est la vie」。在船上或餐廳時,玩手機都可能超過一半時間。
時下世道,似乎總是年輕人的天下。可惜我們這班人,無論學歷再高,早已不識好好的聊話題。這是我們父母輩的智慧—— conversation先係社交的快樂之道。可以的話,拋棄你的工作,拋掉你的手機(和《Pokémon GO》),好好出去「用心」的和朋友玩一下,你會發現你條滿的「Social bar」所帶畀你的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

林作
執業大律師
https://www.facebook.com/jolamch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