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Pokémon GO登陸美國及澳洲時,曾引起私隱關注問題,法律界人士提醒玩家應細閱遊戲私隱政策條款,了解有否收集過多資料。法政匯思發言人蔡騏指,玩家可檢查Google賬戶私隱設定,選擇僅容許遊戲獲取基本資料。他倡玩家另開新電郵賬號登記,令遊戲商較難憑資料識別真正身份。
官方會收集玩家短訊
蔡騏續指,玩家有權隨時收回私隱政策給予遊戲商的授權,但玩家未必可繼續玩Pokémon GO。玩家亦有權向遊戲商索取、刪除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則指,正密切留意遊戲程式是否遵從條例規定,若有理由相信違例,將進行調查。
Pokémon GO玩家可以不同方法登入遊戲,其私隱政策指若以Google登入,遊戲商Niantic會收集用戶電郵地址;以Pokémon Trainer Club登記,遊戲商會收集出生日期及用戶稱號。遊戲進行時,遊戲商則會收集玩家之間溝通的短訊內容。
玩家若瀏覽Pokémon GO網站,遊戲商甚至會收集玩家IP address,更可將收集得來的資料轉移第三方服務供應商。
■記者蕭洛汶
媽媽心聲
【藝人 袁詠儀】
「我淨係見到太多人漫無目的咁喺度行來行去,但佢哋唔係睇緊風景,而係搵緊一啲唔存在嘅風景。」
【張 太】
「開頭都有畀佢玩,𠵱家直情唔會畀,只係有時畀佢睇下片,夠鐘就cut。」
【徐 太】
「唔會特別禁制兒子玩Pokémon GO,因為自己都玩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