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逛書展,人山人海,我捱不到半小時就走了,沒買書。反而前幾個禮拜回大埔跟家母吃飯,順訪街市的「解憂舊書店」,卻有意外收穫。法國人有句老話:「告訴我你讀甚麼書,我就告訴你你是誰。」今天你大概冷笑一聲:「講呢啲?不如話我知你用邊款手機,我就話你聽你係咩人好過啦。」據報導,老闆娘正因為疼心兒子用手機後不再閱讀,於是開了這間書店,希望盡一分力推廣閱讀。
香港地書店越來越少,藥房越來越多,開書店已難能可貴,還標榜「舊」?而我最欣賞的,恰是這個「舊」字。回想小時候住九龍城,仍有舊書店,學校附近,仍有中山圖書館,館內都是二三十年沒人借閱的舊書,每天午飯時、放學後,除了機舖,最愛蒲的就是這些散發着Good old days氣息的地方。當年的時間,仍流得很慢很慢。後來搬到大埔,香港已是急景流年,墟內仍有間令人悲欣交集的舊書店「陳皮村」,但我沒來得及上去第三次,就結業了。
看舊書,就是用全新的──跟同代人不同的──眼睛看世界,也是把死人的冰冷的腦袋移植過來,令你不致被火熱的即時資訊炙昏頭。若活着是清醒,舊書賜給你的正是新生命。雖然我已搬離大埔,但那裏最近多了一個精神與知識的活水源頭,我還是非常高興,也覺得大埔人實在幸福。店內有一櫃店主珍藏,陳列很多張愛玲作品,看來老闆娘也是張迷。我自閉症,素不跟人搭訕,只能默默佩服這位有書卷氣的太太。她希望年青人多看書,如果師奶們買菜時也順手買幾斤書回家,自己看,也給子女看,相信世界必更美好──當手機的眩目之光熄滅,我們將會在舊書中看見燦爛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