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近年香港興起「藝文青」手作熱潮,6位90後以18萬元本金創業,開辦公司兼做市集搞手,半年已達收支平衡,一年內回本,公司現時平均每月淨賺約10萬元。有人認為本地市集多到「氾濫」,但他們相信熱潮仍在,惟面對競爭,他們認為要花心思設計主題、慎選檔主以避淘寶貨。
記者:江靖然 陳家恩
大學時相識的Ken、Rufus及Steve等6位90後,讀書時已計劃一起創業。畢業工作一年多,去年中以12萬元資金成立「Triple Square」,租用荔枝角工廈過千呎單位,經營「共享工作間(co-working space)」。直至開業逾月,從一位租客口中了解到,原來有不少想創業的兼職手作人,連辦公室租金也無法負擔,於是萌生兼營巿集的念頭,認為會有市場。
租工廈商場辦市集
遂他們各自再投放多1萬元,以「麥田捕手」品牌籌備首個手作市集。去年8月,麥田捕手租用觀塘工廈單位,舉辦一連三日手作巿集,場地共分成160個檔攤,每檔收取約350元日租,按此計該場市集收入達16.8萬元。Ken表示,事前做好收支預算,但因場地租金逾9萬元,已佔成本超過一半,加上網上、報章賣廣告及設備費用,實際上「無乜水位」。不過由於反應超出預期,每日平均錄得6,000人次,為他們打下強心針,遂向商場自薦。
Rufus和Steve坦言,許多商場負責人對市集認識不多,「食過唔少檸檬」。直到去年12月,他們在荃灣一個大型商場舉辦戶外巿集,超過100個檔主參與,當日更不幸遇上停電:「𠵱家應變能力好咗,電線點拉都學識埋!」
Triple Square創業逾半年,已達收支平衡,至今年5月回本,現時平均每月盈利逾10萬元,收入達六位數,巿集佔六成,其餘來自出租辦公室租金,以及政府或機構外判的活動籌劃,「我哋目標係做活動籌劃公司,但唔會放棄搞巿集,希望維持佔收入一半」。
慎選檔主避淘寶貨
除麥田捕手外,過往幾年有許多新市集搞手,有業餘亦有全職。Ken表示:「我哋好着重主題,配合佈景及場地擺設,起碼用兩至三個月準備」,並指市場自會汰弱留強,若要保持知名度,必須有自家特色,「每次要仔細揀選租客,避免有人用淘寶貨扮自家製」。麥田捕手每月平均辦一至兩個巿集,每次約有100至200個檔攤,日租由300至450元。Ken指仍有許多年輕人及退休人士加入手作行業,「始終喺香港開舖唔易,呢個(巿集)巿場未飽和,仍然有得做」。
【檔主意見】
何先生:「第一次參與巿集做檔主,因為主題配合,想多啲人認識,特別係我哋賣婚嫁嘢。」
Kiki:「一直有參與麥田捕手嘅市集,認為佢哋設計主題有心機,對店主嘅支援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