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今年5月發生致命醫療事故,一名病情漸趨穩定的男病人,被拔除頸上的靜脈導管後一度心跳停頓,其後死亡。據悉,院方成立的調查委員會已完成調查事件,認為涉案男護士沒有跟足標準程序,安排正坐在扶手凳的病人先躺下才拔除導管,導致事故發生。該男護士現時如常上班,院方會按既定人力資源程序跟進。
今年5月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一名男護士,為一名83歲男病人拔除頸部插入三腔血液透析導管,沒有安排正坐在扶手凳上的病人平躺,而讓病人坐着拔喉。病人10分鐘後心跳停頓,醫生急救後病人恢復心跳,但其後情況轉差,3日後死亡。醫生本來認為該病人情況漸穩定,拔除導管可轉往普通病房。
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事發後院方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據悉,委員會已完成調查,會向病人家屬交代,最快本周公佈。調查期間委員會會見不同醫護人員,了解當日情況,如人手是否足夠等。調查發現該護士沒有跟足標準程序,先安排病人平躺才拔喉導致事故。因病人事發前數天曾跌倒骨折,完成了髖關節手術,相信該護士認為不宜移動病人,故將病人頭部微微仰後便拔喉。
該男護士2012年入職,在深切治療部工作近3年。據悉,事發後該男護士曾放假,之後復工,現時仍如常進行臨床工作。報告未必提及會否處分該男護,院方會按程序跟進,及加強有關程序的督導及培訓。因涉及病人死亡,院方早前已將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