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社交平台,經常被朋友的跑步相「洗版」?這些相片離不開展示跑步裝備,熱炒的新波鞋、新跑衫。究竟他們是真‧跑步?或只是在追潮流?
相對其他運動項目,跑步看似簡單,但其實一些錯誤的小動作、不適當的裝備,都可能會引致受傷,而近年因跑步而受傷的人數亦不斷上升。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講師李韋煜指,跑手常見的痛症,包括前膝和外膝痛、跟腱發炎及足底筋膜炎等。外國的研究顯示,引致跑手受傷可分為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對初學者而言,在沒有教練的指導和訓練編排下,練得太急、太密和休息不足也較容易引致受傷。而內在因素,包括跑手的跑姿、熱身不足,甚至選擇不適合的跑步鞋也是引致受傷的原因。
因此,選擇一對合適的鞋十分重要,而認識自己腳型是選鞋的第一步。
腳型主要分三大類:
1. 普通足弓
足內翻情況不大。
2. 高足弓
足內翻幅度較少,但並不常見,對身體影響不大。
3. 低足弓(扁平足)
特別在跑步時會出現足內翻,例如在落地時,過多的扭力可能會引致跟腱發炎等問題。
「業餘跑手選擇跑鞋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因為價錢貴或設計靚便覺得好!最重要是注意跑鞋的功能。」李韋煜建議選擇跑鞋時,要留意跑鞋底部的物料和設計,包括足夠的彈性和緩衝力,以達到吸震效果。此外,亦需注意鞋踭的穩固程度,因為腳跟扭動太多,會令細肌肉受刺激引致不必要的痛症。
李韋煜提醒,非專業的馬拉松跑手,不一定需要買比賽專用的跑鞋,因為那些跑鞋一般較輕,緩震和保護能力也相對較弱。還有,千萬別忘記跑步前要做足夠的熱身運動!
(特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