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軸芯人物】
近年香港愛車之人玩改車,不再只是沉迷於性能改裝,更興起了以外觀為主的改裝。這些愛車人士並非性能控,更喜歡悉心打扮愛驅,就像女孩子會為公仔打扮一樣,努力展示愛驅最獨特一面。正如這部增添了鷗翼車門的本田 Odyssey RB3 Absolute,車主李緯濤(Vito)為了精進自己的改裝知識,不斷往日本取經,花了三、四年,完成了自己的改裝dream car。你以為重點只是鷗翼車門?其實吸睛位還有車頭冚,因為車蓋的花紋不僅是由日本師傅度身訂做,Vito更在36小時內從香港到日本來回親自運送,那急不及待的心情,愛車之人先明。
七人車改裝來幹嗎?這或許是你的疑問亦是記者的疑問,一部家庭車若然是用來接送家人的話,從事機場運輸工作的Vito當然不會拿來改裝,可是這部Odyssey並非經常用來接送家人,長時間只有兩個人坐,Vito便萌起改裝的念頭。「其實在這部車之前,我曾擁有過數部車,全部都沒有改過裝,Odyssey是第一部。」Vito一直留意日本的改裝車,從網上、電視和雜誌等不同途徑接觸,不知不覺間產生躍躍欲試的衝動。「由於這部Odyssey長時間只有我和太太坐,所以便想一嘗改裝滋味。」可是Vito對改裝的知識只是有限公司,為了增進相關知識,便與朋友一起遠赴日本取經。「日本每年會辦Odyssey聚會,我與朋友去參加。雖然我們不懂日文,但日本人還是很好客,會友善地告訴你相關的知識,唯一的問題是日文。跟他們說不懂得日文,他們『哦』了一聲後,便會用更深的日文解釋給你知,這是頗有趣的。最終大家憑着簡單的英文和身體語言,都是溝通得來。」
日本取經 買零件摸盡門釘
之後,Vito開始想試試從日本購買改裝零件,豈料竟然是一個大難關!「日本人做生意實在隨性的,你就算去到日本都未必買到。第一,因為那些地方未必容易搭車前往,通常都要自駕才能去到。即使駕車去到了,那間舖頭究竟有沒有開呢?你亦都未能確定,試了很多次摸門釘。最弔詭的是,即使並非休息日,他們都可以不開門。就算讓你好彩遇到開門,想向對方購買,都極可能只會換來一句『Sorry Sorry!』點解?因為你要先訂貨,想即買通常機會渺茫。有時你要去到很偏遠的地方,四周好像大雄的家般簡陋。」
經過三、四年的嘗試和教訓,Vito的Odyssey改裝工程終於成形。最吸睛的地方,第一眼當然是鷗翼車門設計,使車身變得更為特別和富有飛躍感。「裝鷗翼這決定都是從日本的車聚中得出的靈感,我好想試吓這樣做,但一直都怕會否很誇張。後來發現另一個改裝方式,就是現在的設計,既可像普通車般打橫拉開門,又可以是鷗翼式。我通常在車聚或是car show才會打開鷗翼式車門。」除了這個花了$25,000改裝的鷗翼外,車身更用上氣壓懸掛,換言之,可以隨時升高降低,方便作不同的展示之用。Vito最花心思的改裝部份是車頭蓋,因為這個火燄花紋車頭蓋是由日本師傅度身訂做,能夠呈現出3D的立體效果。如此厲害的技術,Vito說找不到香港師傅做。「香港相信有噴油技術很好的人、亦有做art work很不錯的人,但將兩件事結合而做得出色的人就較少,或許是我不認識吧,但在日本我卻找到師傅幫手。我是從日本的改裝車展中認識Izawa Takahiko師傅所屬的公司,再由該間公司介紹他給我。這個車頭蓋的火燄花紋不是貼紙,而是首先用磨機磨到見鐵,磨到有花紋,再髹很多層很厚的油造成,所以能呈現出3D效果。」
36小時來回 親赴日運車頭蓋
「有錢,甚麼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這句話,在日本就未必行得通,車頭蓋完成後,對方卻說不會運送到香港,要Vito自取。「聽後,我頓時不知所措,暗說:『糟糕了,怎麼辦!考慮個多星期後,便決定自己運它回來。我跟一位朋友親身飛去大阪,租一台開篷斗車,把用木框鑲起的車頭蓋,以兩塊板夾住用繩穩固地綁好,便運到機場再運回香港。回想起都覺得自己頗厲害,因為前後不夠兩天時間,即用了36小時來回!」
勞師動眾一番,為的只是一個車頭蓋,不禁問Vito這麼花時間又花錢,值得嗎?換來一個很快速及肯定的答案。「值得的,當你駕駛這部車,你自己滿意之餘,又與眾不同,出席某些場合,有人稱讚你的車改裝得非常漂亮,那種滿足感是錢未必可以買到。」香港玩改裝車,最大問題是隨時面臨勾車風險,記者直接問道:「不怕被勾車嗎?」Vito與其他很多改裝車愛好者一樣,面上的笑容轉為苦笑,大嘆說:「如果真的要捉,其實都沒有辦法。大家都知道不合法,但我們只是一群想美化自己愛驅的車主,我們改裝的大前提,是不會影響道路的使用者和自己的駕駛安全,所以有時都會覺得氣餒,我們又不是殺人放火,只是玩一件自己鍾意的玩具,為何要擔驚受怕?」Vito只能期望有朝一日,法律會追得上時代步伐,儘管這是很渺茫的。
記者:梁立勤
攝影:許先煜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