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投票兩原則五部曲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 戴耀廷

策略投票兩原則五部曲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戴耀廷) - 戴耀廷

「雷動」推動策略投票,但不少人都有誤解,以為「雷動」會向選民發出配票指示。「雷動」推動的策略投票有兩個原則:一、若你清楚知道支持的候選人是誰,投票給他。二、若你沒有特定支持的候選人,只希望非建制派能多取議席,投票給勝算較高的非建制派候選人。第一原則優先於第二原則。
港大民研民調顯示,即使非建制派的支持者有較多策略選民,還是有超過65%投票不考慮候選人的勝算,只考慮候選人的政綱、過往紀錄、所屬政治組織、或個人質素。基於民主原則和策略上的考慮,若選民是清楚知道要支持的候選人是誰,「雷動」是鼓勵他們按自己的最佳意願投票。
但調查也看到,香港選民一直都有策略投票,我們只是希望早就存在的策略選民,在投票時充份掌握及考慮各候選人的勝算,才決定投票給哪位候選人。策略投票要成功,就要在第一與第二原則間達到一個最好的平衡。
過去香港選民做策略投票,大都是所謂的「家庭配票」,一家幾名選民,也不一定考慮各候選名單的勝算,而只是把各成員的票分配給不同的名單。「雷動」所要做的,是資訊更準確及更有組織的策略投票。
要更準確掌握各非建制派候選名單的勝算,就要有更多及更準確的資料。除了依據港大民研在選舉日前的最後階段電話民調的結果外,還會採用其他科學的數據收集方法,去驗證及調校民調結果的準確度。
策略選民在選舉日前一天會收到有關的資料,可看到哪些非建制派候選名單有餘票分給其他名單、哪些名單沒有勝算是可放棄、哪些是邊緣名單,只要策略選民能把票轉移就有機會當選。

家庭配票擴大版

「雷動」不會指令選民把票投給哪張名單,而是設立平台讓策略選民商討如何分配選票。加入「雷動聲吶」的策略選民,會按選區隨機分配到策略選民群組,然後就可透過Telegram手機通訊程式討論。他們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如何令名單的票不會過多造成浪費,但又不要令穩勝名單最後變成不夠票而落選?二、若有多於一張邊緣名單,應怎樣分配選票?
在經過討論後,各策略選民的群組就可使用「雷動聲吶」所提供的決策功能,讓成員表明要把票投給哪張名單。
即使沒有加入「雷動聲吶」的策略選民,也會收到上述有關各候選名單勝算的公開資料。他們也可自行在慣用的手機程式,設立群組,邀請同選區的策略選民加入,並在群組中討論令大家能善用所有選票。這是過去「家庭配票」的智能擴大版,可稱為「小雷動」。
到選舉日,策略選民向「雷動聲吶」匯報最後投票意向。「雷動」會整合所收到的最後資料,黃昏時向各區擔當「雷霆救兵」的選民,發放最後資訊,由他們決定把票投給哪張名單,目標就是要令非建制派能奪取最多的議席。
以下是策略投票的五部曲:1、安裝Telegram 和加入雷動聲吶Votsonar。2、邀請更多人加入雷動聲吶。3、加入雷動聲吶下各分區的策略選民群組或自設策略選民群組。4、在選舉日前一天按最新選舉資訊,與群組內其他策略選民商討如何投票。5、在選舉日投票後向雷動聲吶匯報。
(被確認為「雷霆救兵」的策略選民,第五部是等候及參考最後資訊,在最後兩小時投下關鍵一票。)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