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全套武俠小說,我只對《書劍恩仇錄》不耐煩,從電視劇到原著,三十幾年前已經是用捱的心態勉強看完。有人問是不是看不過眼男主角陳家洛無能、又專門辜負愛他的人啊?誤會了,不是男主角,是歹角出問題。看,紅花會以及其友好非建制派高手如雲,保乾隆皇派,就只有一個張召重武功高強,其他嘍囉一打就死,非建制與保皇兩邊實力太懸殊,太不刺激了。
呸,我錯了,那時真不懂得惜福。香港現時局勢若是一本武俠小說,若只得一個張召重,背後只有一個乾隆的話,多乾淨俐落,無需瞎猜誰是無間道、那些齷齪事又是否乾隆政敵的陰謀;若只有一個奸人堅,沒有空群而出的嘍囉小丑,目標明確,也省得眼冤,樂得清淨。在刺激與眼冤之間,當然寧可日子悶到淡出鳥來。
有人說,香港是本難懂的書,這幾年細讀下來,也算開闊了視野,發現了個人閱歷之不足,放下了一些自以為是的偏見。例如看戲。
以前恃着見過一些世面,識得一些人,看戲時總覺得很多歹角專業戶,七情上面過當,把奸字篆刻在額頭上,假過當街賣佛珠的和尚。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人之所以奸,必然有個奸計要實行,如果都像面對黃飛鴻時的石堅那樣擠眉弄眼,奸計又如何得逞?專業演員應該演什麼像什麼,如果他能理解奸人也是人,會隱藏偽裝,也會有正常面部不扭曲的時候,就不至於奸情外露。想騙誰姦誰呢?太面譜化,太欠缺層次深度了,又不是在演京劇。
呸,我又錯了,不斷出錯,也只好道歉道歉再道歉。現在觸目所及,香港這台戲的歹角,原來真的唯恐你誤會了他的戲份角色,鄭子誠出場,你也只是猜他有陰謀,不會有什麼好事,如今歹角確實有一臉歹相,比石堅易認。不信?若有新出頭的什麼幫港幫物組織,雖則素未謀面不知底細,但以貌取人,保證分得清楚這幫人在幫誰做事。以前實在錯怪了許多演員,大概因為這批奸人只是在做自己,如果是演戲,之所以這麼臉譜化,他們演的確實是京戲,那戲也不是演給我們看的。
不少人評《寒戰2》演員臉部表情浮誇,經常睥來睥去,我未看,只看過一條宣傳短片,只知梁家輝這次是奸的,他也睥得很有陰謀很奸,但,現實新世界眾多石堅有樣你睇,誰敢說梁家輝睥得浮誇?你睇睇阿邊個邊個啲眼神,梁影帝還未夠火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