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TALK︰奧運資格爭崩頭 - 何輝

SUMMER TALK︰
奧運資格爭崩頭 - 何輝

里約奧運快將展開,在這麼慌亂的世界裏,體育迷應快慰地見到牙買加短跑世界紀錄保持者保特(圖)的復出,並以不錯的時間勝出鑽石田徑聯賽倫敦站200米跑。不過非常特別的,是美國女跑手夏莉遜在100米欄打破了1988年當高娃創下的12秒21世界紀錄,但非常可惜是夏莉遜由於未能通過美國奧運遴選賽而沒法參加奧運。這種情況也發生在一些國家不少項目中,例如乒乓球,每個國家只有男女各兩個單打名額,可以想像中國乒乓球手要得到奧運單打資格比勝出世錦賽更困難。今次奧運中國男單乒乓名單教練團經非常冗長的考慮,才決定給大滿貫球員但近年負面新聞浪接浪的張繼科衞冕的機會。由於壓力龐大兼臨近比賽,教練給予張繼科「地獄式」訓練,多次長途跑山磨練意志確不易熬。
近代奧運,雖然觀眾通常着眼都在比賽上,惟每屆比賽,筆者亦會更留意各地體育醫療及科研的發展。其實這方面最尖端發展大都源自大學。2008年奧運前,京都大學對費斯及一些頂尖田徑手做了很多科學研究,而今次奧運前也見到為日本羽毛球女雙在打法、組合及擊球點上作全面立體電腦分析,以得到更好表現。當然歐美也有很多更針對身體機能的訓練及協助。本港在物理治療發展是不錯的,另其他很多方面其實有不俗基礎,而在醫療及科研上則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