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長者買銀債及企業債

專家倡長者買銀債及企業債

【個人理財】
為65歲或以上長者而設、2厘包底的銀色債券(簡稱銀債),明日起展開認購,料每人可獲5手。理財專家認為,銀債是必抽之選,惟認購額有限,長者亦須積極理財,買入相類近理財產品獲得利息,例如藍籌企業債、高息股等,但不宜瞓身投資,須保留一年以上生活費備用較恰當。
明日起公開發售的銀債,發行額30億元;而上月完成發售的第6批iBond約有6.6萬名長者認購,若按此推斷,長者料每人可得4至5手,以最低2厘息計算,每年最少坐收800元至1,000元利息,若果通脹高於2厘,回報率則會更高。
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表示,有閒錢絕對可以認購銀債,若然認購手數多,絕對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租金回報率都未必有2厘,較接近嘅係企業債,3厘至4厘回報係有,不過入場費相當之高,所以今次銀債係半買半送」。

有意投資的長者除了抽銀債外,亦可考慮買藍籌企業債。 資料圖片

高息股穩陣可買

不過,亦有人嫌銀債回報低。年近68歲的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認為,銀債最少應要有5厘,批評政府相當吝嗇,「假設你真係抽到100萬元,最少應該5厘息,一個月4,000蚊,咁先夠食飯㗎嘛」。
至於即將邁入退休之齡的華晉證券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杜冠雄,表示即使退休亦不會認購,除了銀碼不夠大,令回報有限外,他亦有積極在股市上投資獲利,故此不用投資銀債,「趁市跌,買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滙控(005)等派息穩定的高息股,都可以賺取利息」。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表示,以長者退休後有100萬元投資金額計,可將一半投資於企業債券,比如長和(001)的永續債息率約5厘;或選擇參與年金計劃,一次過繳交保費後,每年坐收5厘年金收入,直至百年歸老。至於另一半資金則可彈性處理,「若本身若對紅酒、畫、藝術品等有研究,退休後亦可『小試牛刀』,作小量投資」。

預留生活費作備用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建議,可按自己實際年齡計算股債比例,比如60歲的長者,應持有六成債券,其餘為股票;80歲長者,則應持有八成債券。另外,由於長者已經沒有入息,退休後「應急錢」亦要加碼,起碼要預留一年以上生活費,餘下儲蓄才用作投資。
若果投資金額匱乏應如何是好?李兆波認為,若果有技能,可以選擇再創業,「好似我識一個粉嶺阿婆,佢係賣砵仔糕嘅,如果你賣5蚊一個,一日賣到100個,扣埋成本一日可能賺到300蚊㗎」。但若果無技能,亦無積蓄,則應尋求政府協助。

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劉美儀

【專家意見】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今次(發售銀色債)唔可以轉售,不如畀做5厘仲好,政府咁鬼有錢,咁孤寒。」

藺常念

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租金回報率都未必有2厘咁高,今次銀色債係半買半送,有閒錢絕對可以買。」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