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尼伯特」本月8日直撲台灣南部,但其實在襲台前4天,全球多個氣象部門和歐美電腦預報,仍不太認為尼伯特會登陸台灣,僅預計它在台灣以東海域掠過,只有香港天文台當日最先預計它會正面襲台,究竟天文台如何洞悉先機?《蘋果》翻查預報圖發現,原來英國和加拿大的電腦預報早於尼伯特襲台前6天,亦即天文台公佈侵台路徑前2天,已頗為穩定地預測尼伯特會登陸或威脅台灣中南部。
記者 李鈺廷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聯同高級科學主任李立信發表網誌,解釋天文台的先見之明,指天文台在尼伯特襲台前4天(4日),認為引導尼伯特移動的副熱帶高壓脊,將向西伸展2日,其勢力會維持一段時間,並持續引導尼伯特向西北偏西移動,「所以預報員在眾多的電腦預報中選取了(尼伯特)較為偏西的路徑」,不過文中只列出較為偏東(不太準確)的歐美電腦預報路徑,未有交代天文台選取的「較為偏西」路徑,是來自哪個電腦預報。
惟《蘋果》發現,英國氣象局(UKMO MetUM)和加拿大氣象中心(CMC GEM)的電腦預報,早在尼伯特襲台前6天(2日)開始,已頗為穩定地預測尼伯特會登陸或近距離掠過台灣中南部,其預測路徑是當時眾多電腦預報中最為偏西。而在尼伯特襲台前2天(6日),英國、歐洲電腦和天文台均能準確預測尼伯特會登陸台東一帶,其中英國電腦和天文台更同時準確預測尼伯特其後會登陸福建泉州。
英國2014年斥資9,700萬英鎊(折合12.1億港元),改善氣象局的超級電腦,其預測北半球天氣的準確度,上兩個月已超越加拿大氣象中心和美國氣象局環境預報中心(NWS NCEP GFS)的電腦預報,成為全球第二準,僅次於行內最頂尖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ECMWF IFS)。
天文台科學主任蔡子淳回覆《蘋果》查詢時承認,天文台預報尼伯特路徑時,確有參考英國和日本的電腦預報,兩者的預報路徑亦較為偏西。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在facebook回應網民留言時,則指英國的電腦預報路徑「相當不穩定,一時偏西,一時偏北,難以盡信」,又稱日本氣象廳初時連自己的電腦運算結果也不相信,未有最早公佈尼伯特襲台的預測,惟「後來就緊貼(香港)天文台的預報」。
天文台亦在網誌強調,即使是過往公認表現優異的歐洲電腦預報,其預測尼伯特的路徑,由尼伯特襲台前4天開始,每日均向西調整,直至尼伯特襲台前1天,其預報路徑才趨於穩定,也較符合實況。天文台又指,由於不少超級電腦預測颱風走勢時,都有系統偏差,故不可過份依賴,須綜合考慮各種數據、電腦預報和參考歷史個案,再加上經驗分析,才能更客觀預測颱風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