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港警失民心 指淪政治工具 恐釀更多衝突事件

《經濟學人》:港警失民心 
指淪政治工具 恐釀更多衝突事件

【本報訊】自雨傘運動發生後,香港市民與警隊的矛盾日增,近日更引起國際關注,憂慮警隊淪為政治工具。英國時事雜誌《經濟學人》,今期發表一篇以「警力與誰同在(The force is with who?)──公眾對警隊信任度下滑的不祥之兆(Falling public trust in the territory's police bodes ill)」為題的文章,指香港警隊民望持續低迷,逐漸失去市民信任,令未來再次發生衝突事件的風險大增。
記者:紀靜雯

文章先談及香港在70年代起成立廉政公署,以打擊當時警隊貪污盛行的風氣,隨之令警隊獲得市民的信任及好評,甚至有助香港於1997年順利回歸中國。同時,香港亦憑藉法治,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去年本港犯罪率更跌至43來新低,人均犯罪率甚至比日本東京為低。

今期英國《經濟學人》撰文批評七警案等事件令香港警隊公信力下跌。《經濟學人》網頁

稱間接向中共負責

不過,文章指近年越來越多看法認為,擁有超過3.3萬警力的香港警察,正變得政治化。縱使本港警隊仍處於「高度自治」的環境,維持英式運作,但警務人員卻是為政府服務,而這個政府最終須向北京的中國共產黨負責。文章指,內地公安最重要的是政治任務,即維持黨的大權在握。
文章又引述香港大學的民意調查,指公眾對警隊的滿意度自2007年後逐步下跌,至2014年雨傘運動後更急跌至只有21%。根據文章分析指,警隊滿意度急跌,源於雨傘運動時對示威者行使暴力所致,並分別引述了「七警暗角毆打曾健超」、警方完全漠視佔領者被襲,及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形容當時前線警員「如怪物般毆打示威者」等暴力事件,羅最終更被控煽動示威者聚集的罪名。
文章亦指市民不滿警方處理銅鑼灣書店事件的手法,及盛傳因調查特首梁振英涉嫌收取UGL5,000萬元案,而取消廉署「一姐」李寶蘭署任職務,亦令廉署的中立性備受質疑。近期政府要求立法會參選人簽署確認書、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被跟蹤等例子,更令香港市民懷疑中共之手正伸向香港,干預香港事務。
文章最後作結時表示,這種不安感將培育更多年輕人願意去對抗警隊,而市民對警隊的信任亦不斷被蠶食,令未來出現更多如旺角衝突般的動盪事件,風險進一步增加。

國際關注黃之鋒罪成

香港當權者對民間運動的管控日益引起國際社會憂慮,《華爾街日報》昨日亦大幅報道黃之鋒等雙學三子被判非法集結罪成一事,報道指三人稍後的判刑將會起着重要的啟示;如果他們都被判入獄,會是香港首批政治犯。這樣將會揭開新的時代,一個走向暴力的民主抗爭時代。
保安局就《經濟學人》文章回應指,香港警隊是一個政治中立的執法機關,警隊只會公正、不偏不倚地依法執行職務;任何人士的政治立場絕非警隊執法的考慮因素。警方回覆指,警務人員在執行職務時,均保持政治中立,以公平公正態度,依法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