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砍伐的18棵古樹中,不乏本港最寶貴、具歷史意義的古樹,當中包括位於錦田水尾村的400年樹屋,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指樹屋與華南歷史關係深厚,見證清朝遷海令,是「活的歷史」。
建遊樂場毀樹根
記者到錦田樹屋觀察發現,樹屋四周已建上圍欄,並豎起「不准攀爬」告示牌,部份樹幹繫上黑色布帶承托。去年康文署救樹時曾令古樹樹根外露,現時樹下已覆蓋泥土,樹根未再外露。樹屋樹冠極大,樹幹延伸至附近正興建的民居及遊樂場,部份樹幹有被鋸痕迹,但被鋸部份長出新芽及氣根,部份氣根有由地面豎起的竹管保護。
錦田樹屋是本港最老大樹之一,清初頒佈遷界令時,錦田居民向內陸遷徙,令石屋荒廢,惟其旁邊榕樹不斷生長,後來更與石屋合一。詹志勇形容此樹為國寶,惟康文署早年在樹屋旁建遊樂場,鋪混凝土,形成乾燥嚴熱的微型氣候,去年更在樹旁動工,挖走大量樹根。另外,同在斬樹之列、九龍公園榕樹王亦屬國寶級,目前樹王四周被圍上支架,附近亦建有圍欄,其樹幹早前已被移除,留有被鋸痕迹,但部份被鋸樹幹長出新芽。
■記者廖梓霖、黃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