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拍港台教育電視的《18廿二大放送》,最大得着是遇到一批年青人,他們的眼睛總是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這次的年青人,探討敏感的身份認同問題。
有一個在美國留學的香港女學生,問她,香港人很愛強調自己是Hong Kong而不是Chinese,究竟這個「香港人」身份在外地有無用?她說,無用,美國人根本搞不清楚香港和中國的分別。
她在費城讀書,她總是向朋友介紹自己是「香港人」,而美國人的疑問總是「香港喺邊?係咪即係中國?」然後下一句便問「你地有無得用FB?」OMG,在老美心目中,香港和中國是一樣的沒有自由。同學說,美國人其實世界觀很膚淺,大家不要以為他們很有國際視野。
大美國主義令他們沒有興趣關心其他地區的事務,他們提到香港只想起李小龍以及成龍,然後便以為香港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
有一個誇張例子,當這位香港女學生放暑假回港,美國朋友居然說:「你要回家?你要回日本了嗎?」好吧,香港人原來住在日本,應該很多港女高興死了。
香港人自豪的身份認同,在外國人眼中其實模糊不清,他們把香港當成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
不過這位女孩還是覺得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很重要,因為這是一種表態,清楚告訴政權,這個地方是我們香港人的主場,不要隨便踩入來。如果沒有這種堅持,香港可能早就被人推倒重來了。
古惑仔喺球場最愛問「你邊度㗎」,其實也是一種身份認同的問卷調查。
梁振英近日曾批評大學做民調,查問香港人覺得自己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問卷設計有問題」。答案不符心意便責怪發問的人,這種文化特質,實在很難和這種人有任何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