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導致市場波動,不少環球投資者因而重新部署其投資策略,以防英國最終正式脫歐時引發系統性風險,由於亞洲的政局及經濟狀況較歐洲及英國市場穩定,而且增長潛力亦較高,因此我們相信一部份原本打算投資在歐洲的資金會逐漸流入亞洲。
亞洲已由以往依賴製造業產品出口,轉型至以內需市場為主的經濟模式。現時,亞洲與英國間的貿易僅佔區內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2%,即使英國最終脫離歐盟,亞洲會較具防守性,可成為投資者分散組合風險的地區。
債券的波動性較低,不過與美國和歐洲等成熟市場相比,亞洲債券則被視為較高風險的資產類別,不過自公投結果公佈後,亞洲債券表現穩定,總回報依然持續正數,主要受惠於本地資金及從歐洲流出的國際資金支持。
由於市場憧憬美國將會延遲加息時間表,令投資者繼續追尋收益,因此亞洲債券的息差有所收窄。可是,不少已發展市場的收益率跌至歷史性新低,有些甚至跌入負利息水平,亞洲高息債的收益率卻高達7%,而投資級別債的收益率亦有2.9%,對收益投資者來說,亞洲債券仍然非常具吸引力,相信會繼續受追捧。
其中,中國作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規模達5.5萬億美元,提供很多投資機遇。不少投資者擔心人民幣會大幅貶值,影響中國債券的回報,不過人民幣的波幅僅在2%至3%左右,遠低於G4貨幣的8%至12%。另外,隨着中國開放其債券市場,流入中國債市的環球資金會逐漸增加。
我們認為,由於亞洲政局及基本面相對較穩,資金流向亞洲的趨勢將會持續,特別有利亞洲債券市場的表現。
富達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