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廣場屢拒公眾集會申請

公民廣場屢拒公眾集會申請

【本報訊】公民廣場泛指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源於2012年反國民教育運動期間,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等多個團體,佔領政總反洗腦、反染紅,通宵留守,絕食抗議。政總東翼前地逐成為發表意見、論政講學的講台。

反國教期間命名

家長關注組成員陳惜姿曾撰文憶述,反國教期間曾討論政總的定位,當時不少人聯想起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尤其「廣場」二字最觸動記憶,故把政總東翼前的空地稱為公民廣場。
佔領政總持續10天,政府宣佈擱置國教科3年開展期,反國教暫告一段落;其後免費電視牌照風波,示威人士都在公民廣場集會及留守。至前年6月立法會發生反新界東北發展示威後,行政署以提升防禦能力為由,封閉廣場進行改建工程,在政總東翼加建3米高圍欄。兩個月後廣場重開,但重門深鎖,每日晚上11時至翌晨6時嚴禁市民內進。雖然行政署稱示威人士可申請在周日或公眾假期集會,但泛民團體或反政府集會,常遭拒絕申請。前年9月學界發起罷課爭取普選,學聯申請集會,行政署以擔心通道阻塞為由拒絕;民陣去年及今年都曾申請以廣場為7.1遊行終站及舉行集會,同樣遭拒。
「雙學三子」涉重奪公民廣場分別被裁定參與或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罪成。辯方昨在庭上認為,法庭須了解政總東翼前地,即被稱為公民廣場的用途特性和發展史,有助明白各被告在案發時心態。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