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家屬淚眼 同𨋢記者默然

睹家屬淚眼 同𨋢記者默然

【採訪手記】
港人在外地發生事故,總會牽動700萬人的心弦。但採訪工作份外難做,既要尊重當事人感受,亦要把最新情況報道返港。一次記者與家屬乘坐同一電梯,家屬的雙眼紅腫哀傷,電梯內空氣恍如凝結。我與另一同場記者交換眼神,雖然與家屬只有20厘米距離,實在無法開口詢問最新情況,尤其在電梯封閉的環境。
今次火車砍人案的傷者分屬三間醫院,記者在採訪家屬探望傷者時,感受到德國醫院極力保障病人及家屬私隱。A醫院接待處嬸嬸見記者在門口拍攝,旋即撲出來阻止,要求記者預先登記採訪目的,只准拍攝醫院門外。B醫院一位酷似喬布斯的大叔,三令五申禁止記者走近醫院,即使寫稿休息亦被「請」出大門。最終記者被驅趕至隔一條馬路,遠攝家屬車輛進出醫院。無論20厘米還是馬路逾10米的距離,記者其實只想拉近公眾與事件距離。

醫院職員送上冰水

恐襲陰霾不只是局限某個地區某個民族,而是確切威脅港人生命安全。難民問題衝擊歐洲各國的政策,甚至拷問着國民對接納難民的態度,人心距離最難猜度。
今次採訪,令人溫暖是德國人緊抱原則、平易近人性格,A醫院職員一面禁止記者影響家人,一面為門外苦等記者送上冰水;酒店職員不介意大門變成臨時採訪地,事後女職員微笑向記者說,你們來自香港,這就是我們能夠做的事。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