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幾年李麗華演不成《不了情》還罷了,我最唔抵得沒有人為她開《金鎖記》──據聞當時有計劃拍攝,劇本由作者親自改編,內定張瑞芳當女主角,卒之沒有成事。就算李翰祥不是張愛玲讀者,小咪姐怎麼沒有向他推薦,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拍《雪裏紅》的五十年代初是個大好時機,原班人馬上陣,羅維演三爺雖然勉強我都收貨,胡金銓演二爺倒必定出彩到七彩,不需要等到《畸人艷婦》才扮鐘樓駝俠,葛蘭也應該是十分稱職的姜長安,如果女一號不介意初出茅廬的小妞搶鋒頭,書中內置的《Long Long Ago》可以順理成章唱成街知巷聞的電影插曲,反正張已經翻譯了一段歌詞,不唱白不唱。然後到了六十年代《楊貴妃》那一陣,不老的李小姐揣摩麻油西施只有更手到擒來,搭好的佈景和電懋鬧雙胞搶拍《故都春夢》可以循環再用,完全符合邵氏公司經濟實惠的運作模式。
曾經一度,我認為李麗華也很適合飾演《第一爐香》的梁太太,最近收到肉身菩薩寄來的陳雲裳紀念畫冊,馬上改變主意:剛剛逝世的這一位,才是體現上流社會交際圈姥姥的最佳人選,趕不上目擊仙子風采的小朋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書中兩張照片,可以證明陳女士的超然地位,《博愛》劇照她固然是眾星拱月的月,十大女星一字排開大合影,居中的也是胡蝶和她,連周璇白光李麗華都要靠邊站。不過這幅珍貴圖片,最吸引我的是上海蘭心劇院舞台劇《傾城之戀》女主角羅蘭,張愛玲這樣形容她:「怯怯的身材,紅削的腮頰,眉梢高吊,幽咽的眼,微風振蕭樣的聲音,完全是流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