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恐襲歐洲(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一帶一路恐襲歐洲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極端伊斯蘭組織一再發動恐怖襲擊,由上星期的法國國慶尼斯海灘大屠殺,到周一晚德國Würzburg火車上的恐襲,今次甚至波及香港的4位傷者,連串襲擊顯示,極端組織改變針對各國首都以至大城市的策略,把目標改為度假勝地(如尼斯海灘),以至在鄉郊的火車,甚至星期二又發生一宗較不矚目,在法國上阿爾卑斯山的度假村,一名摩洛哥裔男子持刀襲擊法籍4母女,說明問題的嚴重性遠超以往,香港也必須吸收教訓及早防範。
歐盟的「龍頭三國」──德國、法國與英國,實際所面對的問題是不同的;英國新任首相文翠珊上台以來,明顯拖慢了「退歐」步伐,然而英國根本沒有參加神根公約,加上海岸的阻隔,國內本身的爭論,是歐盟內人口自由流動下,來自東歐的移民「搶飯碗」;最近土耳其連串的恐襲以至在民主走回頭路,都說明土耳其在可見的將來,絕不可能合乎加入歐盟的資格,因此對英國來說,其國土安全最大面對極端伊斯蘭恐襲的危機,是來自非洲以至巴基斯坦等前英國殖民地的移民,和歐盟無關。
至於法國的問題,是來自前非洲殖民地「新移民」及其後代,而不是難民;由於法國經濟差與失業率高企,加上語言不通與相較惡劣的難民營,難民紛紛迴避法國而選擇其他歐洲國家,或借法國作為中途站;反之法國以往最「大愛包容」對待非洲裔移民,幾乎只要能說法文,也視「大家都是法蘭西人」,然而其過左的經濟政策,令經濟缺乏活力,失業率高居不下,變成惡性循環,令移民首當其衝,無法融入主流社會;極端宗教借此吸收絕望於生活者,法國的大愛,最終換來連串襲擊悲劇,因此必然改寫當地政治版圖。

梁振英的雙重標準

德國原本的問題最少,以往的移民政策類近於日本,以種族來收容移民,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丟失所有殖民地,除來自土耳其的外勞外,主要的困難是東、西德的融合問題;如今17歲阿富汗難民,卻選擇在相對較保守的巴伐利亞州發動恐怖襲擊,說明收容難民真的會變成恐怖主義溫床,令表明會舉行「反收容難民」公投的匈牙利等國,更有理由,去推翻德國帶領的收容難民政策。
當歐洲各國都對這些混合了經濟、文化與狂熱宗教的社會問題無法解決、焦頭爛額,香港特首梁振英卻一直鼓吹要配合中國的外交妄想,把香港帶入「一帶一路」的漩渦之中,再混入中國新疆「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新仇舊恨,在沒有任何配套,得罪宗教狂信者,既要港人去開發甚麼「一帶一路」的國家,把10億公帑去專門獎勵「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親梁的傳媒與政黨,卻同時反其道而行,一直鼓動「反對假難民」,於是這些人同時「歡迎」與「反對」來自「一帶一路」的國民,兩種完全相反的政策竟同時進行,只會為香港帶來災難。長期鼓吹要搞「一帶一路」的特首,竟對來自「一帶一路」的難民學生,對其恐襲德國「譴責」,究竟梁振英在做甚麼?
從梁振英對「一帶一路」的雙重標準,放到立法會選舉「確認書」的層面,會引來更嚴重疑問:選管會要參選者確認,基本法第159(4)條:「本法的任何修改,均不得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相牴觸」──究竟甚麼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既定的基本方針」?例如中國外交的「一帶一路」政策,又是否屬於「對香港」的「既定的基本方針」?反之修改基本法如24條對香港居民的定義:如接受「一帶一路」國民移民來港,又是否違反這些沒有人知道是甚麼,甚至隨時可修改的「基本方針」?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