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磁力共振房內「鉸剪飛天」非首次,醫管局2008年曾於刊物《風險通報》中提及,有公院護士在接近磁力共振儀器時,忘記將口袋中的鉸剪取出,鉸剪在巨大吸力下飛出,割傷病人眼眉。有放射科專家稱,磁力共振掃描器強度為1.5T至3T,其巨大磁力能將金屬鉸剪於1秒內吸走,故進入磁力共振房有安全指引,不論醫護人員或病人身上不能帶有任何金屬物件,如病人體內植有金屬亦要評估。
儀器長期有磁力
磁力共振是利用強力磁場、無線電波及精密電腦科技,去透視人體內部組織,助醫生診斷和監察疾病;一般在醫院使用的磁力共振掃描器強度為1.5T或3T(磁場強度單位Tesla,1T約為地球磁場3萬至5萬倍)。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及系主任余俊豪表示,此磁力強度能將醫療鉸剪於1秒內吸走,若金屬磁性強又貼近儀器,大如輪椅也能吸起,故進入檢查室前所有人須除去身上所有金屬物品,包括手錶、頸鏈、耳環等。
他又指,磁力共振儀是靠機內液體維持其磁場,要令機器完全失去磁力須將液體清空;此步驟很久才做一次,故理論上不論磁力共振儀是否運作中,強勁磁力都會存在,而每次進入檢查室前,技術員都會檢查他人身上有否金屬品,以保醫護及病人安全。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