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雨傘運動」兩周年前夕,再現「雨傘共享」這四字,可能挑動着很多人的神經!這次不談政治,純粹是一個環保議題;將一把又一把被報廢的雨傘重修,甚至將傘布拆下,變成雨褸或其他生活用品,當中一脈相承者,是同樣存在大愛。以為借題發揮?看着傘布上的絲印圖案,年多前、如你與我也曾在金鐘站街,不敢忘記!
Teresa是「遮布重生」工作坊發起人之一,從facebook發起,募集大家報廢的雨傘,尋找它們「重生」的另一價值。
訪問一開首,就被Teresa的通達笑得記者前仰後翻:「其實環保人的確幾麻煩,每一樣東西也不捨得丟棄,總希望能榨取它們最後的剩餘價值。」看着百餘呎的斗室中,有過百把被人遺棄的雨傘,有些只剩下破碎的傘布,甚或孤獨地剩下傘骨,「香港人物質太豐盛了,我們從facebook收集廢棄雨傘,除得到一些破爛的,其實還有不少連包裝膠袋也從未拆封的完好遮子,可能是贈品被人廢棄吧,我們試試能否幫手,不論好的或壞的,整理好後會轉贈有緣人,不讓它們到堆填區變廢物。」
遊行示威要環保
在有如廢堆的傘布與傘骨中,記者發現了「雨傘共享」的標誌!不要誤以為這是今次活動的口號!其實這是近兩年前「雨傘運動」的遺物。如果大家近年有參與香港類似的示威及遊行活動,其中不難發現環保人士的身影!因為這類有大量人士參與的活動,亦會引申出製造大量垃圾的問題,就如剛過去的「六四集會」及「七一遊行」,不難發現這類自願性將垃圾分類收集的環保人士身影,「有的傘骨及傘布,也是在雨傘運動中,最後在金鐘撤離時,在橋底的物資收集站中所遺下;當時看着可惜,就分散在不同人家中作儲存,想不到今天又可以有大用途。」
「遮布重生」的前身是為街邊拾紙皮的叔叔及婆婆買雨衣,希望能為他們遮風擋雨;開首的第一個方案,竟然跟淘寶有關!Teresa說:「淘寶可能好平,但令大家養成『買垃圾』回家的習慣!只需十元八塊,你會毫不考慮買回家,但你有實際需要嗎?香港好多消費者就是被這種銷售策略牽着鼻子走,成為物慾的奴隸;大家試試看家中擺放的物品,有多少樣東西是半年或以上未曾碰上一下?如果只有三成已是不錯了!估計達五成或以上是多數吧!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否決了淘寶方案,改以舊遮布製作小斗篷雨褸。」
分享雨褸 街坊守望
製作小斗篷雨褸的目的,是為了執紙皮的婆婆或清潔工,故「遮布重生」工作坊還會聯合一些地區人士派送小禮物;記者就在傍晚時分,走入元朗阜財街附近的街市地段,看看義工組織「街坊分享」的分享成果。
做街坊分享時也有一點小竅門,當了義工約八年的Daphne說:「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關心!執紙皮的婆婆及清潔工經常要推着手推車或拿着掃把,所以可能會冇手拎遮,小斗篷雨褸的設計,正是為了這點而做出來;派雨褸時,要保持着與街坊好友分享一件事物的心態,就有如細個住圍村時,家中包了糭或餃子,你也會與你的隔籬鄰舍分享一樣,而他們也真真確確地是住在你身邊需要守望的鄰舍呢!」
做了街坊分享三、四年的Cindy續說:「如果你都覺這樣做很有意義,就一定要留意時間,每個地區不同,不過歸結是一些街市或舖頭關門前,這是他們會最匆忙收集紙皮的時間;以元朗為例,晚上6至9時的街市及後巷中可找到他們的身影。」
遮布重生 改裝妙法
遮骨拗柴 修補竅門
雨傘修補其實很簡單,退休人士阿Joe,用了一年時間在街邊看着老師傅修遮,學了當中技巧更無私地免費開班授徒,在「遮布重生」工作坊中為大家免費修遮,如果只是簡單的拗遮骨,其實自己修理就可。
facebook:遮布重生
記者:朱崇德
攝影:鄧鴻欣、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