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趁暑假帶兒女去上海旅行,問我有什麼餐廳介紹,我說了幾間,無甚新意。
前年、去年我在上海各住了三個月,工作之餘最大的困擾是好吃的上海菜館越來越少。跟上海朋友說起這件事,他們都試着帶我去一些在當地生意很火的飯店,這些餐廳生意好,常爆滿,要訂位,不好吃。
我覺得不好吃,問帶我去的上海人,你覺得好吃嗎?他們也說馬馬虎虎。既然馬馬虎虎,為什麼還要這麼熱誠地來幫襯呢?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上海許多「名店」食物都差,生意卻那麼好,唯一的解釋就是食客要求低。食客對食物要求低,東西不好吃也排隊去吃,食肆自然也隨意起來,不但不長進,水準還倒退。上海人為什麼會對上海菜的要求越來越低,我也不去細究,在一個浮躁的環境裏過日子,對於「精緻」的放棄必然越來越多,當「粗糙」習以為常,粗細界限也就模糊,眼中只見「豪華裝修」,舌頭嚐到的,也都是價格,結果吃頓飯,味道沒人理會了。
能給朋友介紹的,只是三兩家還能保持水準的,比如「福1088」、「茂隆」。其他,還不如去吃小吃,「小楊生煎」的生煎包,「佳家湯包」的小籠包,「大眼麵館」的大腸麵,「阿娘麵」的黃魚麵和蟹粉拌麵,價廉物美,還能吃出上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