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是部怎樣的電影呢?借用《寒戰》金句,它可謂最成功的失敗之作。成功,在於它以悲天憫人的視角,講一個關於香港的寓言故事──近年不少「寓言電影」流於天真,只有《三人行》可堪玩味。失敗,在於沒有好好調整觀眾期望,你當它是《暗戰》看,肯定破口大罵。
其實論劇情,《三人行》跟《寒戰2》一樣千瘡百孔,但我認為前者比後者好看多了。《寒戰2》拍香港實景,指涉香港時政,似乎很接地氣,但想深一層,講的不過是膚淺的陰謀論故事。《三人行》全片局限於一個廠景(維多利亞醫院),那裏除醫生、警察和匪徒外,還穿插着瘋子、毒男、中產夫婦等各種有明顯象徵意義的角色,這些時地人安排,打從開頭已營造出不真實的戲劇性,為電影定調,因此劇情即使犯駁,觀眾也理應明白,那是合乎片子基調的荒誕,而非粗枝大葉的漏洞。當然,我不因為它荒誕而欣賞,我欣賞的是荒誕包裝下,它呈現出真實的人心、真實的香港困境。
下文有劇透,慎入。《三人行》寓意,其實已由鍾漢良演的高智商匪徒說出來了。他在電影常拋書包,首先是趙薇演的醫生跟他說,不及早做手術取出腦中子彈,就會有生命危險,鍾漢良即引用「羅素雞」故事回應:每天早上農夫都準時餵雞,雞以為農夫是好人,直到有天農夫把雞宰了,因為那天是感恩節(電影內,鍾說故事出自羅素的書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查原文,其實沒提及「感恩節」)。這小故事點出了歸納法的局限:人(或雞)不能單憑過往重複發生的事例,準確預知將來。「羅素雞」寓意,既隱括着結局中主角的心理轉折,更象徵了香港年青一代不認命的信念。過去失敗,未來就一定重蹈覆轍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