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倡護士到校 識別自殺高危生

教局倡護士到校 識別自殺高危生

【本報訊】學生接連自殺,引起社會關注,教育局今年3月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探討問題。據了解,委員會中期報告預計周五公佈,報告建議推行先導計劃,安排精神科護士到學校識別高風險個案及培訓老師。有專家擔心由護士直接處理或嚇怕學生,促增加資源安排教育心理學家到校。

專家憂嚇怕學生

委員會舉行了4次會議,詳細分析過去兩年共34宗學童自殺個案,發現大部份事主受兩個或以上因素困擾。據了解,中期報告提及上述自殺個案成因複雜,難以單一原因概括,預計報告提出約10項建議。
據了解,中期報告建議醫管局與教育局合作推行一年先導計劃,在8間中學和一間小學,安排兩名精神科護士到校識別及支援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校方可主動要求護士到校支援學生,護士也可直接安排學生到診所求醫,以免延誤治療。參與先導計劃的學校老師亦會接受訓練,學習識別和支援有關學生。教育局亦將推行為期一年的「好心情@學校」運動,9月起於學界宣揚精神健康及正面校園學習經歷等。教育局將於8月25日舉行啟動禮,並安排精神科醫生和校長演講,與其他老師交流青少年情緒問題。
防止學生自殺民間聯席成員陳為建指,過往校方轉介個案與心理醫生見面時,已對學生花盡唇舌,擔心精神科護士直接入校隨時嚇怕學生,又質疑精神科護士是否具足夠識別能力。他建議政府增加資源,讓更多教育心理學家到校處理個案。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