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何小娟的「十優育成天書」或令不少爸媽雙眼發光,但曾是英文教師李卓瑛的看法有點不同,「係咪一本書可以教到家長點樣教自己嘅細路哥?我覺得唔係」。她認為書只是輔助工具,最重要是父母的身教,以及對子女了解有多深。
執教鞭多年,李卓瑛見盡不少功利家長,「有家長同我講,『如果我仔女入唔到好大學,將來點供樓、點養妻活兒呀?』我真係反駁唔到佢」。因社會現實,只好逼子女入好學校,找好工作,一層推一層,每層都以分數劃線。麥太訪問時認為這並非功利,「全世界都係咁樣教」。但李慨嘆:「點解細路咁緊張DSE?因為已經決定咗佢哋入唔入到大學吖嘛!」
盼不以成績分高低
李卓瑛處女作《致年幼小孩的爸媽》有不少對時下教育制度的控訴,如政府不肯力推小班教學,只一味猜測老師是否想偷懶教少些學生,「但我哋可以有(多啲)精力去照顧每一個學生」。一些人喜歡休閒時學習日韓文等,李形容這份熱誠,大多數不會在必修科如英文科中感受到,「學生有種感覺係為咗考試而學習」。
她觀察到芬蘭教育不是用成績去衡量一個人的高低,而是公平地讓孩子發掘自己的專長,希望香港有朝一日也不是完全用成績去劃分學生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