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和書籍仍會存在嗎? - 高慧然

報紙和書籍仍會存在嗎? - 高慧然

FB預言,五年後將進入全視頻影像時代,文字幾近消失。
是危言聳聽,還是最接近事實的預測?
不管我們多麼不情願,事實是,電子世代,人類的閱讀習慣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問問自己,過去兩三年,總共閱讀了多少本書(不是吳克儉那種閱讀方式,也不是他閱讀的那種書)?我本人雖然在家中設置了舒適的「閱讀角」,但極少在家中看書,因為一回家自然就會上網。我反而在加拿大的地鐵上看書最多,因為我的手機在某些路段上不了網。但是,我相信紙質書籍作為一種閱讀工具,不是電子書所能取代的。這跟報紙終究不同。
報紙漸被電子化,它最大的優勢是快。有了互聯網,所有新聞都即時在網絡看到,報紙出街時,新聞早就成了「舊聞」。我偶爾也買報紙,但買回來基本不看,因為網絡有比報紙更多更新的新聞。
網民對網絡的要求是「快」,所以心情漸趨浮躁,不大耐煩在網絡看長篇大論的文字。而且只點擊自己有興趣的標題,因為集中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久而久之容易變得偏頗,目光狹窄。這不是好事,卻是不能改變的趨勢。我本人上網,還是喜歡看文字而不是視頻,不知道日後全視頻是否會取代文字,希望不會。
但是看書卻不必像看新聞那樣求快,愛閱讀的人,希望沉浸在書的世界,不受紛亂外界干擾,這份恬靜,是電子書無法提供的。所以,我樂意相信紙質書籍仍有其獨特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