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籽談風月】
相機食先。難怪,粗過小腿的海蔘、大過手掌的鮑魚,縱橫飲食森林多年的老饕都未必見過,食材講究之餘,復辟的風月宴,將不文優雅地吞進肚裏,就在今夜。
真戥三位穿緊身旗袍的女嘉賓辛苦,滿桌美食,卻不能放縱柳腰;三位掌故王當然毫無避忌,豪情暢飲不夜天,有味笑話送佳餚。
「廣東俗語『象牙筷子夾海蔘』聽得多,實戰原來真係夾唔起,現代人叫起重機都吊不起,哈哈。」品嚐名為「一柱擎天」的蝦子一品大烏蔘,賜官鬼馬自嘲,即被女嘉賓安慰科學進步,爹親娘親不及「偉哥」親。
「發財手送入添丁口。」飛觴醉月、夜夜笙歌,風月宴最盞鬼的餘興節目,「後土」美女餵食也。《胭脂扣》裏面的梅艷芳與十二少調情,也曾說過這句不文俏皮話。
鏞記「風月宴」廿多年前由甘健成與大廚們合力設計,收集了不少老師傅的智慧,創作力量同幻想會嚇你一跳。「二京二生」、「四冷四熱」,還有主菜「八大八小」,「洞裏藏霞」、「一柱擎天」、「鴛鴦交合」、「繡榻藏春」……還有「粥宴」和甜品,下午四時入席,隨時食到凌晨才散席,但宴到一半各人已飽上喉頭,把酒談鹹故,甜味在心頭。
餸菜上碟賣相沒太特別,可堪玩味的是菜名優雅中帶鹹濕,賣相大玩性暗示,最抵死是上菜排序更蘊藏男歡女愛,由邂逅到梅開二度的探索過程。「紗窗邂逅」其實是蟹黃竹笙釀蟹臂,蟹黃出自雌蟹即「蟹后」,以諧「邂逅」之音。
欲仙欲死 乾柴烈火燉鴛鴦
雞腰翅放有草根相傳壯陽的雞子,卻有個清雅脫俗的名,叫「腰還擺柳」。「肉山妲妃」不須想像,南非鮑魚扒髮菜,看圖識義,未上枱眾人已暗笑。「何解人們喜歡吃鮑魚?說是似女人生殖器。」鄭寶鴻說,廣東人向來覺得鮑魚有性暗示,但含蓄的日本人形容鮑魚單邊有殼不同於蚌和蜆由雙殼包裹,意喻單思病,添上一抹浪漫。
一輪筷起杯落,「玉液瓊漿」高潮迭起,那是一道蟹肉豬腦炒鮮奶。賜官抵死說:「不能輸在射精前,要試試這口起跑線。」席間陳芳弱弱的問,風月宴不是應該有乳豬嗎?乳豬全體向來象徵處女。賜官仰天大笑回話:「攞景嗎,在煙花地找處女?」
竹絲雞水鴨燉花膠湯名為「鴛鴦交合」,乾柴烈火燉鴛鴦,不見鴛鴦已成仙。沈西城說,「鴛鴦很可憐,一隻跟一隻很專一,只有動物走獸不一樣。」歐昶瑩妙語回話:「是啊,人是見一隻跟一隻。」
「風月宴志不在食,在乎意思及大家開開心心耍樂。其實也可以做『誓不低頭湯』、『臘腸蒸雞』或有戲劇性效果的即席撞奶。」沈經理笑着回憶,昔日風月宴食客玩得很瘋狂,「杯又打爛桌椅都推翻,笑聲與不文笑話橫飛。」
大家都知鏞記再上一層樓,價錢也向上揚。八樓的嚐真包廂,裝潢擺設刻意復古,柱樑貼上少少鹹多多趣的對聯,「風月無邊」的橫幅在上,形容亂世男女「易撻易散」的「單料銅煲」就放在桌邊,萬丈雄心多仔石榴都是意頭。座位也精心安排,男女必須梅花間竹坐,男的坐太師椅,女的要側身斜坐圓形凳,方便服侍「溫心老契」。
下午時分,步入被喻為飲食少林寺的鏞記廚房,熱氣騰騰,鏞記酒家總廚蔡偉初(初哥)正在忙着炮製風月宴。
「很多食材根本很難找到,有錢都找不到。」初哥抹着汗介紹最難製的一味菜「輕扣雲裳」,燒雲腿欖角炒田雞扣,逐粒逐粒撕走田雞胃不能食的薄膜,撕到手指甲痛。「其實由頭到尾餸菜含意都非常搞笑,食客要慢慢咀嚼當中的字眼,菜式配搭和襯托的意思。」
自從政府飭令妓寨和酒樓於1906年搬到荒涼的石塘咀,便形成「開筵坐花、飛觴醉月、夜夜笙歌、城開不夜」的繁華景象。昔日全塘西最大、最豪華的酒家,莫過於位於「四大名寨」對面、即屈地街電車總站前的金陵酒家莫屬了。電視劇《收規華》也經常以金陵酒家作背景,尤其講執寨廳情節。昔日風月菜,未必及現代精緻,急色鬼忙着鑽進溫柔鄉,山珍海味哪有味?
風月宴八大八小菜式
鏞記摩登風月宴
收費:每位$3,680起(價錢由食材級數而定,連加一、基本擺設及播放南音,不包酒水及現場音樂伴奏)
人數:最少12人(6男6女);可增至16人(8男8女)或18人(9男9女)
地點:鏞記8樓嚐真全廳(需10日前預訂)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伍慶泉、黃子偉、徐振國、許先煜、陳永威、鄧鴻欣、林栢鈞(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