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工程覆蓋逾60個國家,有預測指由現在至2030年,區內基建融資缺口高達20萬億美元,相等於亞開行估計的2.5倍。新加坡華僑銀行集團行政總裁錢乃驥對此估算規模表示認同,但相信私營機構要到三、四年後第二階段發展,市場出現更多合適項目時才會積極參與,該行以亞洲及東盟地區為業務據點,可望在一帶一路融資機遇中享優勢,目前正部署前期準備工作。
東南亞設支援辦公室
他認為一帶一路融資非常龐大,必須有私營機構參與才足以支撐資金缺口,但首階段融資會由主權基金及政策性銀行主導,目前供私營市場投資的項目仍然有限,惟該集團已積極籌備,包括在新加坡成立支援一帶一路及內地發展的中國業務辦公室,目前員工約10多人,印尼亦已設立,年內也計劃在緬甸等地方開設相類辦公室。
亞開行曾預測,由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基建投資需求達8萬億美元,但該行副行長Stephen P. Groff早前在博鰲論壇透露, 今年底會檢討有關預測,估計修訂後投資金額會遠較8萬億美元為高。
市傳華僑旗下華僑永亨持股33%的香港人壽有意放售,被問及華僑是否擬收購其他股東權益,錢乃驥僅表示一切還在研究中,沒有進一步置評。以資產值計位列新加坡第二大銀行的華僑銀行,2014年收購本港永亨銀行,今年宣佈收購巴克萊港新兩地財富與投資管理業務,集團附屬大東方控股,為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最大保險保團。
而華僑旗下私人銀行新加坡銀行,其行政總裁Bahren Shaari表示,脫歐後暫未見到私銀資產配置出現重大轉移,但鑑於市場前景不明朗、監管支出令息差收窄及低息率局面持續,投資者會更重視減低風險承擔並追求合理回報,包括覬覦回報率有1成多的私募基金投資,私銀市場亦不排除再出現整固併購活動,新加坡銀行會因應機遇及協同效益才決定是否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