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功臣】點心車阿姐 唱住粵曲喊排骨、腐皮扎

【幕後功臣】點心車阿姐 唱住粵曲喊排骨、腐皮扎

她口中呢喃地哼唱粵曲,乘着曲的轉折大喊「排骨,腐皮扎」,聲音忽小忽大,如有共鳴。人稱惠惠,推點心車已有三十年。一架點心車不比飛機上的餐車輕,推着在長幼人群中穿梭,隨呼喚聲剎停,做起來比看吃力。既有點心紙,為何要辛苦惠惠?紙跟車原來是兩碼子的事,前者為酒樓早已把點心做好或至半成品,當有客人入紙便按量上桌;後者點心是師傅現做,不同時段有不同種類,靠點心車推銷,賣的是「新鮮」二字,也有較受歡迎的會現叫現做,如豬膶燒賣,但至少要等二十分鐘,由搓到蒸就是如此費時。

「愛……的一生醒」慧慧的腦中像有個播放器,放着過百首愛聽的粵曲,邊叫賣邊跟着唱。有客人要點心,不忘連番問:「要不要豉油?要不要剪開?不愛這籠那籠又如何?要不然這籠好嗎?夠大份。」跟一般銷售員有別,她樂於接受客人「退貨」,一籠被退,她便拿出三籠任你選,最尾還讚人選得好,從她手上接過點心的客人總是滿意的。「別人賣不完的都交給我,保證能賣光。」惠惠拍拍心口說。雖然手造點心外型燕瘦環肥,但所謂百貨應百客,她總有辦法把最後一籠點心賣出去。「有次經過一枱外國客人,他們對我車上的灌湯餃沒興趣,我大不懂說英文,只好不停對着他們說『One?』,『One?』,他們勉強拿了一籠。豈料一圈後回來,他們主動對我說『Two』。」

朱惠蘭口中呢喃地哼唱粵曲,乘着曲的轉折大喊「排骨,腐皮扎」,聲音忽小忽大,如有共鳴。

熟客中不乏名人,米雪和麥包,還有高官政要,但令她笑逐顏開的始終是一般熟客。

有點心車的酒樓大多是現做現賣,少了選擇,但換來更新鮮美味的點心。

除了現叫現做,少部分較受歡迎的點心還接受現叫現做,但一般要等候二十分鐘。

每人也有專屬的點心車,車內貼有號碼,以便分別車主。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洗車。

待客如友 待車如子

熟客中不乏名人,米雪和麥包,還有高官政要,認得她的即使不知名字也會想個暱稱叫她。能令她笑逐顏開的還是一般熟客,點心車剛略過窗旁的枱,一個男人遞上報紙,她兩話不說搶過來,還補一句:「識做啦。」接着慧慧大叫:「排骨,腐皮扎。」男人邊打開竹籠邊問:「有沒有蝦餃燒賣?」換來一句大吼:「成世人都是沒那樣點那樣!」「待客之道」頓時蕩然無存,只剩二人零星的笑聲。「客人知我喜歡聽粵曲,有門票便送我,有時相約下班後一起看大戲,吃飯時各自結賬,也是快樂的。」

每人也有專屬的點心車,車內貼有號碼,以便分別車主。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洗車。點心車上不時有油積和食物碎,要用熱水加洗潔精,從外層到內部,把每個邊位逐一洗擦。遇上休假,暫由別人接管,也表現得份外憂心,可幸七年來她始終能把車保持亮麗。「昔日的酒樓場面大得多,煎糕的就如機械人般做過不停,點心車要推勻全場,還要上上落落,點心車勞損快,人勞損更快。相較下這裏輕鬆得多,要珍惜這份工。」她笑說。

蓮香居
上環德輔道西46-50號2-3樓

記者:蘇健進
攝影: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