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關兄在臉書出上聯:「關仁隱士度難關,關關難度」。我於是對:「路姆西人行枉路,路路枉行」。一時興起,我也在臉書貼出上下聯,問友人可有其他對法,沒料到反應熱烈,較工整的有「岸狗溪人遊短岸,岸岸短遊」、「岸居膠人離遠岸,岸岸遠離」,又有大尺度如「鵰妮娜馬露大鵰,鵰鵰大露」等。讓粗口飛一會後,發現很多朋友原來不清楚對對子的規則。有規則,遊戲才好玩,如果大家想玩得開心點,必須明白對聯是怎麼一回事。
最重要的規則,只有兩條。一是詞性相對,即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舉個例,文革時錢鍾書住在一間大宿舍,常拿舍裏人名作對子,有人說「郭懷寶」,錢先生就對「楊獻珍」,「朱靜霞」就對「黑旋風」,「徐公持」就對「閻婆惜」等。試看「朱靜霞」一對,「朱」、「黑」是顏色,「靜霞」、「旋風」屬同類,且用現成人名對《水滸傳》角色綽號,別出心裁,美中不足是「霞」、「風」都是平聲,出了格。
第二條規則,是平仄相對。不懂平仄?教你一個十秒弄通的方法。廣東話「媽」、「嫲」都是平聲,隨便挑一字,用廣東話唸出來,跟媽或嫲同調是平,否則是仄,例如「馮」,跟嫲同調(陽平),是平,依此類推。入聲容易跟平聲混淆,如「屋」,普通話屬第一聲,但廣東話屬入聲,讀來明顯較「媽」短促,是仄。四字或以上的聯,第一、三字可不拘平仄。
按以上規則,「梁振英」可對哪位公眾人物呢?提示:「梁振英」是「平仄平」,答案需要是「仄平仄」或「平平仄」。答案有很多,文末我會提供一個。
對聯起源,可追溯到西晉兩大才子。據《世說新語》,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和太子舍人荀隱(字鳴鶴),在另一大才子張華的家中初遇,張華以花生友的口吻說,你們都有大才,可講些特別的話,陸雲即抱拳行禮說:「雲間陸士龍。」陸雲是華亭人,華亭又稱「雲間」,荀隱是潁川人,若馬馬虎虎以「潁川」對「雲間」,就相形見絀了,於是他答:「日下荀鳴鶴。」「日下」本指洛陽,因潁川近洛陽,也可稱日下。「日下」對「雲間」,地名相對,「荀鳴鶴」對「陸士龍」,人名相對,整體上無論詞性、平仄皆非常工整,堪稱巧對。
古今巧對數之不盡,有的玩同字異音,如清代汪蘭友《評釋巧對》卷十四收錄一聯,有人在向潮水處大書:「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徐渭見到,就對:「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據汪蘭友解釋,上句該讀成:「潮朝朝朝潮,朝潮朝落。」讀「朝」指時間,讀「潮」指「潮漲」。至於下句,該讀作:「掌長長長掌,長掌長消。」汪蘭友說「對句亦就潮水而言」,指「長久進長(此讀掌)」,「長久而長,亦長久而消也」。當然還可以有別的解讀法,大家可自行玩味。
有些妙對,則以歧義見巧,相傳祝枝山有一聯:「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傷」。第一種讀法是:「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另一種讀法意思恰巧相反:「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文首友人出的上聯,妙用了「諧音」和「重字」兩種修辭法。「重字」,我可舉個類似的例子,有守關吏對童子說:「開關早,關關遲,聽過客過關。」「關」字出現四次,只有第二個是動詞,其餘是名詞,「過」亦出現兩次。童子對得很工整:「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題外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有副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以「也相同」對「歸故土」,顯然不工整。據舊報紙所載,夏其龍神父說這對聯是翻譯查理曼大帝老師Alcuin的拉丁文詩句:“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我試譯成中文:「你今日是名聞於世的旅人,我曾經亦然,/ 而我今日如是,你亦將會如是。」但這兩句詩的前一句,其實也是對聯的意思:“Vertitur o species, ut mea, sicque tua.”中譯是:「形相無常啊,我如是,你亦如是。」我認為,中文對子所表達的「勿忘死」(Memento mori)母題,常見於古羅馬墓誌銘,Alcuin也不過在仿作,對聯不見得就是翻譯他──對比原詩,論大意很多句也吻合,論字眼則無一句全同。
最後給大家一個不算難的上聯玩玩:「膽粗粗,粗口對聯粗粗對」。你會怎對?
(答案:「梁振英」,我會對「張崇德」(平平仄),振、崇詞性相同,英、德都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