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大軍壓境,「優化」、「計程車」、普教中……還有「堅定不移地支持依法辦事」語言偽術。廣東話被驅逐,將來是否無人再知曉曾盛行一時的「非洲和尚」(乞人憎)、「法國皇帝」(費X事傾)、甚至粗口也由「屌」變「操」?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與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分別把歇後語及粗口兩種古今文體結集成書,冀在粵語歷史上多留幾條屬於廣東話的根。
記者:袁楚雙
歇後語像猜謎語,有共同文化背景便可意會。「你真係『北角夜總會』!」今日未必人人都懂,勞煩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解畫:上世紀50年代,北角英皇道有間夜總會專辦「香港小姐」競選,叫「麗池」,「『北角夜總會』其實係話人『例(牌)遲(到)』。」
《蘋果》隨機抽取6個歇後語考考市民,甚麼是「生蟲拐杖」(靠唔住)、「床下底破柴」(撞板)...大人細路紛搖頭,「唔識呀」、「聽過吓,唔記得囉!」中年人也被考起,無人認識全數6個歇後語,來自廣東省的林同學坦言:「我家鄉唔係講粵語,廣東話我係自學,所以唔係好識。」難道歇後語就此末落?
「正常嘅,語言有生死,因為不停有新事物取代舊嘢。」彭志銘認為,歇後語漸消失源於現代人寧用短訊溝通取代口講,自不會花時間猜謎;加上人人都只為讀書交功課,「(知識)唔喺課本冇分數,佢冇時間就唔關注、唔睇,咪流失囉。唔係課堂嘅嘢就開始死(失傳)啦!」
既然無人記載,他便自己寫書,為近百個歇後語探古尋源,新書《粵港歇後語鈎沉》不乏港人才意會的歇後語,例如中西交匯的『法國皇帝』:法國的英文是France,皇帝是King,兩字結合文法錯誤(正寫是French King),偏偏與港人的港式英語相輝映,錯有錯着,變成粗口「費X事傾」。
但為何是「費X事傾」?這個「X」字可否移位?或者可請教歐陽偉豪(Ben Sir),以往他在電視上西裝筆挺站在講堂前解構廣東粗口文化,侃侃而談卻不說一個粗口字,吸引大量網民追隨,其繪本《粗口小講堂》把電視機裡Bensir與學生上課的場面一一重現,「睇吓可唔可以勾起大家嘅上堂回憶」。
Ben Sir指,粗口負責渲洩人類情緒最高漲的部分,「好㷫會講粗口,中唔中六合彩都講,『X!終於都中啦!』、『X!又唔中啦!』」粗口包括好與壞的情緒在內,繪本中用將軍比喻粗口,「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我哋冇槍冇炮,唯有用粗口。」
一般人「爆粗」有否留意到粗口字也有一定的詞彙位置?記者預備2組粗口詞語,當中把粗口字放不同位置,考考市民,大學生馬同學努力望個良久不禁反問:「有分別咩?」Herman直言從無考究粗口語法,「香港人係咁講。」Ben Sir解釋,粗口也有一定語法要跟從,否則會不通順,例如與「撚手小菜」其中一個字同音的粗口字,若果與其他粗口字同用時,這個字習慣要放在其他粗口字之前。
粗口用來侮辱人,更要侮辱人家最私隱的地方,「唔通鬧你隻耳仔咩?你冇乜傷害嘛!」故粗口包含性器官,而且用門來比喻身體,門下有甚麼字,便代表有甚麼事物進入身體裡,Ben Sir笑言未見過粗口關於乳房,「呢個留畀讀者考究。」
另外,語言偽術也老是常出現,他再著另一書《母語夠港》,抽絲剝繭教讀者拆解語言偽術方程式:「(政府)乜都話依法辦事,啲咁正常嘅嘢,點解要成日講?係咪要去防止啲乜?」他指語言偽術是轉移視線的工具,不會直指問題核心,「例如點解你唔投票?我哋針對佢投唔投票,佢就話想『齊齊整整』(等齊人)先唔投住,你不如話搵晒全球華人一齊嚟投!」
書中還列舉繁簡、粵普之爭,希望大家「撐廣東話」不只口講,還要行動。他欣賞有年輕人將文言文以廣東話翻譯,他早前成功試用廣東話寫租約,冀在官方文件中尋找廣東話語言地位,又呼籲學生試用廣東話考公開試,且看會否被扣分,「你依然可以唔用廣東話考DSE,(用唔用)都係睇我哋對廣東話有幾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