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TALK:科技與世代之爭 - 伍家謙

SUMMER TALK:
科技與世代之爭 - 伍家謙

每逢雙數年,體壇就特別熱鬧;歐國盃剛過,奧運就要到來。三五知己聚首看比賽,少不了口水戰,席間若有年紀稍大者,不難聽到:「馬勒當拿好波過C朗!」、「𠵱家隊荷蘭邊夠告魯夫踢嗰隊勁?」之類的評論。隔代之爭,本來意義不大;正如我輩不覺得有人能挑戰米高佐敦在籃球的地位、老父又堅持佐治貝斯才是史上最佳,永遠無法驗證,也像對當代球星有點不公。
在足球或籃球這種項目,金牌或冠軍數字還可勉強作比較,但技術層面無法量化,借古比今,多是得啖笑收場。可是一些講求速度的運動,如田徑、游泳,光看運動員造出之時間,早比前人快上許多,而且越來越快。但這是否代表舊不如新?倒不盡然。
早前為一個電視節目配音,一名美國運動科學專家做了項非常有趣的研究:要當代頂級運動員與前奧運金牌得主比速度。不過,測試要於特定條件下進行,運動員必需使用「仿古」裝備:皮製釘鞋、棉製上衣及舊式泳褲等;賽道亦作特別處理,以田徑為例,新式運動場跑道阻力遠較以前少,運動員的力量,大多都能轉化成速度;舊式賽道則以泥及煤屑鋪成,跑手發的力,不少都被阻力中和掉。
沒錯,就是為了盡量模擬當年的情況,讓兩代運動員於接近條件下競賽。各種項目,當代運動員有贏有輸。比較深刻的一項是男子百米跑。加拿大田徑代表德格拉斯,為2015世界錦標賽銅牌得主,時間為9秒92;1936年柏林奧運,美國飛人歐文斯的奪金成績為10秒03。但在上述特定環境下,德格拉斯只能跑出11秒。
當然,很多當年的情況還是無法模擬,這種比較也只能當趣味。不過,科技對體育的影響的確越來越大;當年新式泳衣推出後,大量世界紀錄旋即被打破,國際泳聯宣佈禁用該款泳衣就是一例。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