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一周,先後有IB和DSE放榜。在一堆的勵志故事以外,大家的焦點始終放在一眾狀元們的升學取向。一向以來,香港的狀元選科離不開讀醫和讀Law,過去有些另類例子走去讀中文、英文,今年也有狀元讀自己喜歡的傳理,亦有成績甚佳的考生選讀歷史。於是,一些三姑六婆就竊竊私語,不是說他們浪費了大好成績、就是說他們將來必定會後悔。
在我們這個社會,有能力有選擇的人,若揀一條非主流的路,壓力很大、需要更大勇氣。浪費和後悔就像是兩個心魔,「有醫唔讀走去讀英文?」「有律師唔做卻去讀歷史?」我們這個社會很奇怪,零分考生努力自強,大家會掌聲鼓勵並說「行行出狀元」;狀元棄醫,大家卻暗地裏替他可惜,覺得他不智,忘記掛在口邊的「行行出狀元」。有時心想:那有沒有醫生後悔自己當年走上這條路?
三年前有一位IB滿分狀元,本來已獲得港大醫學院取錄,但他放棄學位,改赴美國主修生物副修音樂,志願是當歌星,夢想是在紅館開個唱。家人說他儍,做醫生是高薪厚職,但他說寧願忠於自己的興趣。另一位十六年前的10A狀元,沒有跟隨大隊去做醫生,改做學術研究。十六年後對於個個狀元都想做醫生,他說港生都傾向行前人成功的路,並勉勵狀元們,指他們更有條件去追尋理想,待十多年後回望,要看見自己是真的做回自己。
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忠於自己的理想,因為為了俗世價值觀而走一條偏離自己志向的路,那是浪費了你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浪費。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