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假日散心】
山中之水,滙流成河,飛湍瀑流,蔚為奇觀。在瀑布前,可享受飛濺水珠衝擊之涼快,亦可細賞靜心。尋瀑,行山或溯澗皆可,豐儉由人,路線更可平易近人,新手上路冇難度。
有說女人用水造,她們愛從瀑布下尋樂趣,展現堅強個性。外傭一周忙足六天,面對沉悶的家務,周末把握時間散心減壓。與友人澗中相見,攀爬難行濕滑的石頭也不動搖,只為享受瀑前嬉水暢泳之樂。另一邊廂,一名九十後女子,無懼烈日當空,在將軍澳的山徑尋找隱世瀑布影靚相,上載到社交平台以吸like為樂。
周日的外傭,總令人聯想到中環、公園、野餐、唱歌、嘈吵……根據勞工及福利局的數字,去年本港外傭人數超過34萬人,為香港家庭默默辛勤工作,喧鬧背後,她們的快樂與哀愁又有誰了解?這批佔本港整體勞動力近9%的異鄉人,有一小撮有幸遇上知音。關注外傭權益的組織HelperChoice創辦人Laurence Fauchon是居港法國人,協助菲傭及印傭在不收取中介費下找工作。由於Laurence亦有僱用外傭,故了解她們的需要,「外傭做很多體力勞動的工作,假日想遠離中環鬧市,郊遊可讓她們紓緩壓力,結識朋友。」
成群結隊 邊行山邊唱歌
去年Laurence得到行山經驗豐富的外傭協助,逢周日舉辦郊遊活動,殺入香港山嶺,包括獅子山、蒲台島、赤柱斜炮頂等。每次約20至30人,參加者年齡約為25至45歲。平日做家務出汗還不夠,假日還要出汗,不是攞苦嚟辛,因為能感受藍天白雲陽光,和朋友行山唱歌,可令自己的笑容更燦爛。十多年前已行山的Arnie,認為於家鄉登山的挑戰性較高,行一次要三兩天,香港的山海拔不足1,000米,對她絕對是小菜一碟。居港五年的MJ在家鄉較少行山,「登山動輒用兩至三天,平時在家寧願花多點時間陪伴家人。」能於香港山野惺惺相惜,齊齊登上山巔,多累也能一笑置之。
自強不息的女子,都需要新的衝擊,行澗需跨崖越壁涉水,比行山體力消耗更大,難度較高。石澗絕對是外傭一流「放電」之處,她們本年三月開始,於大帽山大城石澗及西貢雙鹿石澗留下足迹。和她們行澗前一晚,13小時內多達萬次閃電,閃破我的膽,翌晨出發前的微雨,無損她們的雅興,在大埔墟火車站唱歌暖身,浩浩蕩蕩到巴士站乘車至新娘潭。新界東北的船灣郊野公園及八仙嶺郊野公園靚瀑一帶眾多,新娘潭、照鏡潭都是數一數二壯觀,但滿足行澗及賞瀑的願望,藏於八仙嶺的橫涌石澗是好選擇。《暢遊香港九大石澗》作者祁麟峰形容它是一條水明瀑秀的幽澗,難度只得兩星,不算太高。
石跣路滑 守望相助
一行二十多位外傭大叫:「Let's go!」後,便沿着馬路旁的斜路,看見右方有條落斜樓梯,表示到入澗位。毛毛雨還在下,歡呼聲仍此起彼落。我踏着石上差點滑倒,才想起雨水令石頭濕滑,為了慳錢不買行澗鞋,穿行山鞋原來是重大錯誤,MJ頓時把橡膠底、適合行石澗的涼鞋借給我,還用隨身的絲帶把行山鞋綁在我的背包後,自己只穿襪行走,更充當我的開路先鋒,提示前行的路向,技巧之純熟,完全看不出她只是第三次行澗,「在歷險中伸出援手只是小事,大家開心便可了。」和無私的她邊笑咪咪邊緩緩行走,約十分鐘已見小瀑,穿過林中,提醒自己要站在石頭尖位上,或借助石中的凹位讓腳借力攀爬,維持身體平衡。
走了約1.5小時,流水聲漸近,巨流水花如箭般噴射,這就是高約10米的龍珠下瀑,瀑底深潭附近有岩石,只可遠觀,想近距離親近瀑布有難度,需要攀爬粗糙又凹凸不平的大石,加上當天下雨更見濕滑,身形強壯的Che是跆拳道高手,陪同數名同伴齊齊攀登拍攝。另一名同伴後來碰上一名香港中年男子,頓時惺惺相惜,石頭變成兩位模特兒的舞台,為「龍珠」錦上添花,台下無分種族膚色,雙方友人情緒高漲,嗌破喉嚨後,女傭靠右方循林上登,走過小路通往上瀑及瀑頂大休,享用午餐,她們準備了快餐店買來的飯盒,更做了Brownies蛋糕,吃得津津有味,用餐後也不忘郊野不留痕的原則,把垃圾帶落山。
吃飽後,當然要下水消暑,在潭水冰寒見稱的霜壁潭暢泳最痛快不過。它看似深不見底,但外傭進水後還可探頭和朋友閒談,有的還稍稍嘗試在瀑旁的崖上攀爬,十分大膽,畢竟生活各種難題也能迎刃而解,何況只是上崖小試牛刀呢?當過潭上的飛魚,陽光漸猛,一眾外傭經過時窄時闊的繞絲溪,回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隨後落斜回到起點新娘潭,坐巴士回到大埔墟港鐵站。
路線:新娘潭巴士站→入澗口→龍珠瀑→霜碧潭→繞絲溪→出澗→新娘潭巴士站
距離:約4公里
需時:約3.5-4.5小時
難度:★★☆☆☆
交通:假日在大埔墟港鐵站乘坐275R巴士至新娘潭總站,步行約5分鐘至入澗位。
行澗注意事項 落大雨搵高地
坊間的行石澗參考書比行山少,較為著名的是香港自然探索學會會長祁麟峰撰寫的《香港山澗叢集》、《暢遊香港九大石澗》 等。他指行澗比遠足危險,需要長年累月的遠足經驗方可應付自如,新手必須跟有經驗人士前往。除了一般遠足用品,還需帶備長繩、剪樹工具、蚊怕水等,以備不時之需。天氣不佳或狂風暴雨不宜入澗,但身在澗中遇大雨,勿過於驚慌,因為石澗水位上升未必會即時觸發山洪暴發,遊人只需在澗旁找高地,遠離溪流便安然無恙。至於鞋方面,Laurence建議穿一些鞋底坑紋是吸盤式或波浪式的澗鞋或涼鞋,較適合行石澗。
外傭遊蹤 遍佈香港
記者:梁慧琳
攝影:楊錦文、陳永威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