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Instagram最上鏡城市 高手攝遊荷蘭鹿特丹

【旅遊籽】Instagram最上鏡城市 高手攝遊荷蘭鹿特丹

【旅遊籽:浪迹遊蹤】
現今世代最入流的旅行戰利品,不是無嚟新意的鎖匙扣和雪櫃磁貼,而是一張張可以無限回味兼呃like的照片。荷蘭的第二大城市鹿特丹(Rotterdam),早前被外國網媒Vantage封為歐洲最上鏡的Instagram(IG)城市。到底這個60萬人口、約有香港三分之一大的豆膶城市,如何問鼎IG城市的寶座?記者就請當地IG界高手帶路,邊視察邊攝遊這個荷蘭建築天堂。

Vincent Demmenie IG:@vincentdemmenie Follower數量:11.6K

Cube House的外形和排列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建築模式,無論在鏡頭下還是實物本身都極之吸引眼球。

熱愛旅行的iger(IG用戶),至今遊歷至少25個國家,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聯絡當地的iger,用鏡頭探索陌生的城市,也經常接待到訪鹿特丹的iger。除了鹿特丹,他最愛的IG城市就是倫敦,因為當地有不少橫街窄巷和有型建築,每天都有新發現。

Vincent示範由下而上拍攝Cube House,在藍天下形成六角形圖案,獨一無二。

冒昧聯絡在IG有逾萬人追蹤的Vincent Demmenie,說明來意後,他爽快答應。見面當天,我們約好在鹿特丹火車站會合,車站建築奇大,大樓看上去像滑鼠箭嘴,一抵埗已被它的建築外形震懾了。穿啡色皮褸、個子高大的Vincent出現眼前。他本身從事IT,沒有受過正式的攝影訓練,愛上攝影的契機,由手機加入拍攝功能開始,五年前他首次接觸IG,初時用途和facebook無異,都是記錄衣食住行和生活點滴,直至兩年後參加了一次InstaMeet(IG用戶自發舉辦的攝影活動)。跟大隊外出半天,人人走同一路線,拍出來的照片卻截然不同,別人看世界的角度啟發了他,自此努力突破盲點,尋找與別不同的視點和角度。勤有功,他的IG在數星期內,追蹤人數翻了十倍,由初時六、七百人,一下子躍升至七、八千人。

現代建築天堂 構圖易突出

大躍進,撇除他下的苦功,還要歸功他所居住的城市。「無可否認,某些攝影元素在IG上特別受注目。」他的IG和其他當紅用戶一樣,構圖突出,光暗分明,着重幾何、比例和對稱,鹿特丹富未來感的簡約建築,輕易滿足以上條件。「鹿特丹在二戰時受到猛烈攻擊,整個城市都是戰後重建的。」萬丈高樓重頭再起,沒有了像巴黎、布拉格的古典建築,但就多了許多極具前瞻性的現代建築。我們穿過小巷,來到去年落成,由當地人眾籌興建、橫跨幾個街口的木製天橋,鮮黃色的橋面特別耀眼,中段還有圓形的迴旋處,無論用色還是線條都非常搶眼。「鹿特丹之所以被視為歐洲最上鏡的IG城市,大概因為每年都有話題性的建築落成,早幾星期便有期間限定的巨型天梯,吸引不少人來拍照留念。」
我們信步而行,邊走邊拍,適合放上IG的畫面無處不在,只因這個城市的建築都不是一板一眼。大廈可以是梯形、馬蹄形,或者像三歲小孩砌的積木一樣,層與層之間穿了個大咕窿,當中最經典的,肯定是以38個扭計骰連成一體的Cube House。「來鹿特丹的人都會到這裏朝聖,大家都是從側面斜向上影,但走多兩步到平台底部,鏡頭水平向上,可以拍出六角星的構圖,這是很少人知道的秘密。」有上佳題材,也要識得走位,才可捕獲獨一無二的畫面。識得走位的,還有當地政府,去年市政府大樓擴建,在原有的五十年代平實建築上,加建玻璃立方體的新翼,新舊相連,落成之前,市政府公開招募10位Instagrammer來拍照,藉此讓公眾認識這個地方,Vincent是其中之一,原來他任職的保險公司,也曾用同樣的方法和大眾拉近距離,「實際反應遠比想像中好,不少同事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不是因為要幫公司賣廣告,而是真心對工作環境感到自豪。」

荷蘭人富幽默感,普通一座大廈也出奇搞鬼。

全球首條由市民眾籌興建的行人天橋Luchtsingel去年落成,橋面用上搶眼的鮮黃色,長達400米。

去年市政府大樓(Timmerhuis)進行擴建,玻璃立方體是新翼,與五十年代興建的平實舊翼相連。

像滑鼠箭嘴的鹿特丹火車站大樓,簡約前衞。

建築物形狀各異,有很多發揮構圖的空間。

邊走邊拍,從前的一間教堂,如今只保留基本結構支架,一個字:型。

Vincent鏡頭下的鹿特丹

攝於Wilhelminaplein地鐵站,設計極之前衞,全白色加燈光效果,十足十電影中的未來場景。

攝於The Green Connection,除了這條行人橋,市內其他大橋都十分型格。

攝於參觀市政府大樓(Timmerhuis)工場時,把相片倒轉形成錯覺,也是IG上的常見伎倆。

TRAVEL MEMO

機票:香港來回荷蘭阿姆斯特丹機票每人$4,850起(已連稅)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
匯率:1歐元約兌8.62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鳴謝:ZUJI、Rotterdam Partners

記者:陶思敏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