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女拔誕生2名狀元,其中張綽倩表示,初中時「普教中」,中四後「廣教中」,即廣東話上中文堂,她認為分別不大,初中「普教中」時普通話因而提升,但不特別覺得中文能力有提升,認為廣東話對閱讀古詩較好。
另一女拔狀元姚子晴認為,「廣教中」令學生較易理解,但「普教中」則讓學生閱讀寫作較方便,也能理解較古典詩詞及文章內涵;自己文言文傾向同普通話默念,但白話文則傾向用廣東話方法理解。
考獲6科5**成為「榜眼」的大埔迦密柏雨中學李家穎就表示,自己讀「普教中」小學,認為「普教中」沒有必要,對學習中文沒有幫助,「大家係土生土長嘅香港人,社會對普教中嘅議題反應好敏感,唔應該強制。」
同樣是「榜眼」的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郭曉嵐就讀的小學實行「普教中」,她初中時上中文科亦是「普教中」,認為各種語言都各有各好,「普教中」能奠定她的閱讀及寫作基礎,「廣教中」則能提升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另一「榜眼」、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陳杏妍亦反對普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