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風暴越演越烈,梁振英周二被記者問及李寶蘭離職,臉上一直陰陰笑。或許想故作輕鬆,以示自己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但作為特首,眼見廉署這塊金漆招牌陷入空前危機,短時間內最少兩個高層突然辭職,並一再傳出內部軍心不穩,他竟然可以笑得出,究竟他心裏有幾重視廉署肅貪倡廉的工作、士氣和公眾觀感,值得各界深思。
記者又向梁振英求證,是否沒有應廉署要求,提交他有否申報收取澳洲公司UGL5,000萬元,他同樣以笑擋駕,宣稱法例規定要對廉署調查案件保密,不能作答。現時外界不少人包括民主黨引述廉署中人,質疑李寶蘭被停止署任與廉署調查UGL案件有關,如果梁振英被冤枉,按常理應該竭盡所能公開所有能證明清白的資料,但他現在卻以技術問題推搪不肯作答,如此反應又怎塞得住悠悠眾口?
從梁振英的態度,可見市民要搞清楚事件,很難靠政府良心發現自動投案。
2012年10月,梁班子上任之初,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在午餐會上說,官員在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等監管下承受壓力,若政府不懂應付,這些機構或成施政障礙。這番點名指兩機構窒礙政府施政的言論,引發極大迴響。
港英年代擔任兩局議員的麥列菲菲,回歸後從未批評政府,但卻忍不住主動致電電台烽煙節目,炮轟林鄭有「很不正確的價值觀」,形同要求政府「冇王管」,她對高官有這說法「感到很擔心」,要求林鄭澄清。多名政界中人其後相繼加入轟林鄭失言。林鄭月娥最後「認衰」補鑊,坦承用字不夠好,稱政府樂意接受監察,主動打電話向麥列菲菲解釋,風波才告平息。
今次,梁班子已不單是口講,而是有具體行動影響廉署,社會需要更多人,像當年麥列菲菲,為廉署仗義執言。
https://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