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上周日帶隊到水口執垃圾後,連同黃錦星一起回應記者的問題。答問長近九分鐘,梁的發言約佔400秒。新聞處的逐字記錄,把梁的講話轉成語體文,並清洗了其中砂石,長1,337字。
梁在對答中合用了「吖」、「欸」、「呃」等虛字接近一百次。簡言之,他平均每四秒,或者每13個字便「吖」一次。這個「吖……吖……吖」的語言現象,近日在梁身上越來越明顯。
「er、um」等「填充停頓詞」其實充斥在日常對話之中,一般情況下,填充詞讓聆聽的一方意識到,說話的人正在思考尚未完整表達的訊息。然而,過度使用卻會帶來負面效果。
Michael Erard的《Um: Slips, Stumbles, and Verbal Blunders and What They Mean》是這課題的經典。他說在眾人腦裏,密集使用填充詞猶如吐痰和挖鼻,是不禮貌的表現,令接收者煩厭反感。他引述研究指,此毛病可能是出於焦慮或缺乏條理,會削弱講者及其說話內容的可信程度。
加州大學有學者分析了近三百萬個字的談話內容,結果顯示人們使用填充詞的密度介乎每一千字有1.2至88次之間。我找不到類似的廣東話研究,但以每個英文字平均有1.66個音節計算,「吖」出現在該英文對話的上限約為每20個音節一次。對比於單音節的中文字,梁振英「吖」的頻率肯定超越了這個水平。
無綫電視在五月底到禮賓府專訪特首,頭三條問題環繞議員們在張德江面前說梁的不是,梁用了約2分15秒回答,「吖」了超過20次,即是約每六秒一次,略好於他周日的表現。其後記者吳璟儁播放了一段梁在宣佈參選後的專訪片段。在50秒的獨白之中,他完全掌握運用停頓取代填充詞,沒有「吖」一聲,予人信心十足的感覺。四年間的天壤之別,難免教人聯想到梁在掌權後,心理狀況起了很大的變化。
心理學家Nicholas Christenfeld在紐約酒吧觀察所得,問題可能是出於過於繃緊自覺。飲啤酒越多的人用填充詞越少,不過要鬆弛到徹底鏟除「吖」,你起碼要飲19罐啤酒。
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