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委會關注少收差餉

帳委會關注少收差餉

【本報訊】審計署較早前批評差估署徵收差餉不力,令政府每年收入損失420萬元表示極度關注,帳委會經聆訊後昨發表報告指出,差估署由2002年及2005年起實施政策,對新建天台屋、劏房及地庫等違例建築,若未經評估租值便不再徵收差餉,理由是這些建築只屬短暫存在,很快會清拆。
不過,事實上截至2015年底,有一萬個違例建築存在超過兩年;帳委會又關注不少新界村屋,僭建至4、5層仍獲豁免差餉。差估署表示,正分階段檢查有關村屋,2017年首季開始會對不符豁免資格的村屋徵收差餉。

放生違例建築

帳委會成員梁家傑指出,違例建築霸了地方又不用交差餉,等如獲雙重利益,對奉公守法交差餉的業主不公平,政府應重新審視此政策。差估署亦無充份與屋宇署、地政署及民致署合作,分享違例建築及村屋資料,導致少收地租差餉。
帳委會主席石禮謙表示,帳委會過去4年合共發表了10份報告,當中他認為最嚴重的是民航處新總部及新空管系統超支個案,民航處長期違反部門守則,而運輸及房屋局又無盡責作出監管。他寄望「將來政府部門合作啲,答問題唔好答到唔湯唔水」。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