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的醫委會改革方案,反對人士的着眼點,乃擔心政府借委任業外委員操控醫委會,從而降低非本地醫生來港執業的門檻,引入不合水準的醫生。政府不停嘗試說服公眾,修例內容只為加快審批有限度註冊醫生(即由醫務委員會特別批准的專科醫生,只可在香港公立醫院或兩大醫學院服務)來港服務,並不影響全面註冊執業試(LMCHK)的水準門檻。
LMCHK考試分三部份,必須通過第一、二部份專業知識筆試及醫學英語水平,才可應考最後的臨床考試,而臨床考試可用英語、廣東話或普通話。根據立法會今年4月的文件,過往5年應考第一部份專業知識筆試的中國內地畢業考生有809人(合格率16%),多過其他地區考生之和(533人,合格率38%)。在臨床考試部份,內地畢業生313人參加,合格率29%;其他地區考生298人,合格率45%。
執業試的門檻和水平,理論上由醫委會執照組維持和舉辦,實際上則把權力下放到兩間大學的醫學院。執照組由10名成員組成,主席最近幾年為張漢明醫生,其公職還有香港執照醫生協會會長、安徽省政協委員等等。執照組另一名成員陳潔霜醫生,也是哈爾濱市政協委員。
香港執照醫生協會支持人大8.31決定,亦響應「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號召參加大遊行等等。是的,醫學水平應該不涉政治立場,且看看他們某些成員近年的醫療政策主張:「立即凍結兩間醫學院收生人數在現在已大增的每年420名,同時將醫生執業資格試的合格率適當調整至平均15%左右」、「本地醫科生主要考最尾幾年學嘅臨床科,海外醫生就要考好多基本醫學知識,為咗應付兩、三條選擇題,分分鐘要讀晒兩、三本醫書,醫委會執照組轄下的考試小組已着手檢討考試內容」、「撤銷五次應考執照考試不合格者便終身不能再報考執照的限制」等等。
假如現今的醫委會改革草案通過,增大特首對醫委會的影響力,配合以上某些醫委會執照組成員的紅色背景,再加上已被梁粉操控的港大中大,執業試門檻放寬,誰最得益?請讀者自行判斷。
Psychedelika
杏林覺醒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