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市民面對的恐怖前景 - 李怡

世道人生:
市民面對的恐怖前景 - 李怡

689敦促立法會在周五最後一次會議前,通過他說「社會輿論十分支持」的《醫生註冊條例》,若這條例在本屆立法會不能通過,就連排在其後的骨灰龕和消防修訂條例都不能通過,說「這個是十分十分可惜的」。我的想法是:即使拖累到骨灰龕和消防條例無法通過,也最好能夠阻止《醫生註冊條例》通過,因為這個是十分十分可怕的。
林鄭聲言議程不能調動。顯然,政府要以兩個無爭議的條例去脅持有爭議的《醫生註冊條例》,迫使議員不多作討論就急忙通過。當689如此心急要推動一件事,從他過去的表現來看,一定非關乎市民福祉,而是出自他個人利益或中共示意。
醫委會改革的重點是擴大了特首的委任權限,儘管表面上他的委任會以病人組織等為依據,但所謂病人團體,就同許多群眾組織一樣,極易受操控,最終被委任的不會是真正關心病人權益的代表,而會是政治權力的傀儡,就像許多有份選舉功能組別的社團一樣。而特首的委任,根據他過去四年從組內閣班子,到委任眾梁粉公職,委任李國章、譚惠珠、何君堯、陳章明等來看,擴大他的委任權會有甚麼後果,不言而喻。
於是,帶到更重要的問題,就是689醫改的目的了。多委任幾個非醫療專業人士,絕不可能加快處理積壓的醫療事故投訴。這不是政府的真正目的。《醫生註冊條例》草案清楚指出,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到港執業」,更清楚寫出「為達到上述目的,有關立法建議旨在把行政長官委任的醫務委員會數目由4人增加至8人」。因此政府真正目的是改變醫委會的專業主導結構,方便引入「非本地」醫生。而過去十多年所謂「非本地」,主要就是指大陸,無論學生或其他行業。這是配合中共國的殖民,或叫中港融合,目的是把香港變成完全中國化的城市,過渡至一國一制。
儘管醫生荒是香港醫療的困擾,但引入日趨腐敗地區的醫生,其醫術尤其是醫德都足以使香港的醫療事業趨於沉淪。醫療崩壞是香港市民面對的最恐怖前景。
689宣稱出發點是「病人優先」,於是以委任病人權益組織的代表作為誘餌,促使他們向一些議員游說,而部份泛民議員起先也為了表示對病人團體的支持,故二讀時沒有發言並投了贊成票。現在受到網民的相當洶湧的批評,於是說要在三讀時積極發言了。能否真正積極發言把條例「拉」倒,這三天市民將拭目以待。
我不懷疑病人團體的用心,醫療事故動輒拖延幾年,當事者當然惱火。但將醫生當作病人的敵人,這可能是腐敗地區的現實但絕非香港現實。把反對條例的醫生指為「醫醫相衞」,侮辱醫生也不利病人,這種分化醫生病人關係的手段極惡劣。香港醫生絕不反對像九七前那樣,容許所有英聯邦國家的醫生在港免考試執業,他們只是反對大開醫療大門,降低標準容許大量腐敗地區醫生在港執業,將病人生命「較飛」。
為甚麼通過《醫生註冊條例》對689如此重要?因為這是對他擴大權力投下的贊成票,引進大陸醫生是他推動港中融合的「政績」,這兩點對他的連任都是助力。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